跟着名家学写作

【名家的外貌描写】

   她的美不在面貌上,而是在风姿上,因此经久不衰,现在仍保有当初少女的丰采。她的态度亲切妩媚,目光十分温柔,嫣然一笑好像一个天使,她的嘴和我的嘴一般大小,美丽的灰发也是很少见的,她漫不经心地随便一梳,就增添了不少风韵。

  (节选自卢梭《忏悔录》)

   她穿着极讲究的晚礼服,颜色淡雅,多褶的裙裾拖在地面如一片云彩。她发际插一朵红花,乌黑的鬈髻,垂在耳际。她的眼睛明媚动人,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上。她时常露出一种倦怠的神情。

  (节选自曹禺《日出》)

   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的光会走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借鉴点】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记住两类人的外貌。一类人长得“闭月羞花”,让人一见钟情,忍不住多看几眼;一类人长得“个性鲜明”,惨不忍睹,不由让你生出几分怜悯。如何才能将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呢?上面这几个片断里的技巧,值得借鉴。

  一是细细观察,发现特点。如果我问你,老师的外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她的笑容,在你的印象中,她总是笑得那么灿烂;也许你会说是他的眉毛,在你的印象中,他的眉毛仿佛会说话一般。是啊,其实每一个人的外貌总有他独特的地方,抓住那个“点”刻画,人物才会与众不同。老舍《四世同堂》里的这个片断虽然只描写了人物的眼睛,曹禺《日出》里的这个片断虽然只是描写了人物的衣着,然由于这些内容正是人物外貌最为夺目的地方,于是人物形象也就令人过目难忘了。

   二是笔墨灵动,绘出亮点。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需要进行描写外貌;但如果描写人物外貌,就得绘出人物的神韵。如何才能绘出人物的神韵呢?你可以雕琢细节,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可以巧作对比,甚至可以引用诗词。《忏悔录》里的片断,通过一“笑”一“梳”,两个动作便让人物呼之欲出;《日出》片断里描写人物衣着时,“裙裾拖在地面如一片云彩”这一比喻句,将人物光彩夺目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是结合生活,展示性情。像写景的文章一样,决不是字不够景来凑。写人的文章,还要学会透过外貌,巧妙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正如卢梭笔下描写的那位美女,当我们看到“嫣然一笑”、“漫不经心”等词语时,便可以看出人物“温柔可爱”的特点;而海明威笔下的那位老人,就是另一种情形了。面容的消瘦与憔悴,脖颈上深深的皱纹,以及双手上留下的伤疤,形象地展示了老人“历尽沧桑”的人生命运。外貌出彩,人物才会如此丰满。

  【快乐仿写】

   刘老师的面庞绯红起来,犹如我们受到老师表扬后的兴奋状,“人面桃花”的词语正好有了它恰当的位置。“谢谢同学们的鼓励,那咱们就奇文共欣赏吧!”哈——在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中,刘老师从教案中抽出一张稿笺,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霎时间,教室中犹如流淌着一泓清澈的山泉。(李倩《数学老师的人文课》)

  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脸:两颊肿胀得像刚出炉的面包,眼睛被挤得很小,鼻子两旁长满了雀斑,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但奇怪的是,我却觉得和她很亲近,仿佛早已经是好朋友了一样。(何菲《我们一起走过》)

   看样子,那小姑娘至多不过十五六岁,有着少女的健美:蓬松松的刘海上缀满着雾星儿,一颤一颤的;大而亮的眼睛里,像滴进了露水,含满了,要溢出来;被海风吹红的凸圆圆的腮上,也是湿润润的一层。她像是一朵晨光中的花骨朵。(张晓刚《海边故事》)

   同学们终于稍稍放松了些,老师也开始陶醉在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里。不过,个别同学显然没有被老师的诗意画意所吸引,有人开始讲小话了。这怎么能够逃脱他的眼睛呢?他又沉下脸来,那严肃的眼神紧盯着他们,足足看了上十秒,那愤怒的眉毛气撇向两边,粗大的鼻孔在不断翕动。那情形,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画面。全班顿时又陷入了一阵恐慌之中,教室也立刻恢复了安静。当他再次转过头来面向大家时,眉毛又如从前一样弯弯的,我们欣赏到的自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般的温情。(刘雨瑶《会变脸的老师》)

  男生爬绳子荡秋千,她也要试试;男生踢球,她也要插上一脚。瞧,她还真成了足球队的一员猛将。每当在绿茵场上驰骋后,坐在我身旁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时,同桌那圆脸蛋上便会浮起一片如同云霞般艳丽的红晕,两道粗眉倔强地横挺着,随着呼吸声一上一下地跃动。我常被她这种健壮的美惊倒,情不自禁地赞叹“芳邻”美不胜收。(田文菁《我的芳邻》)

【训练】

  1、请以“眼睛”或“头发”为写作内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2、请以“有你真好,”为标题,写一篇600以上的文章。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人的名字,将标题补充完整;(2)借鉴上面的写作技巧,恰当运用外貌描写。

   【名家的人文景观描写】   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急,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

  (节选自何为《烟雨醉翁亭》)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节选自汪曾祺《岳阳楼记》)

 走过一片瓦砾草滩,来到石崖下,就被石洞门口一副石刻大幅对联吸引住了: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二。石洞高三十多米,宽六十多米;洞顶齐平,雕刻有各种图案、书法。洞中央坐着一个特大的石佛像;左右站着两个。洞两边有两道走廊,走廊上又分别立十八个大石佛像。气派之大甚至可以和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里泥塑大像比美。另外,洞内周围三十多米高的石墙壁上,雕刻着一排排不同姿态、涂着各种颜色的密密麻麻的小佛像,简直难以数清。遗憾的是,有些石碑和佛像已经残缺不全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借鉴点】   无论是江南古迹,还是塞北奇观,总能吸引无数旅行者的目光。有时,欣赏一座小楼,我们能不远万里;有时,心系一尊石像,我们会魂牵梦萦。如何才能让这些景观为我们的文章平添生色呢?三位名家写作的这三个片断,至少可以教给我们三种技巧:

   一是精选角度,突出景观特点。不同的景点,总离不开花草树木,楼阁亭台。不过从哪些角度下笔,得细细思考。上面这三个片断里的景观,特点可谓各不相同。写醉翁亭时,在烟雨之中引出,紧紧扣住亭外之水,或写山溪湍急之水势,或写溪水的清澈澄明,处处扣住了一个“秀”字;写岳阳楼记时,以楼下之草木与江面与风景为重点,突出其“美”;路遥描写荒野的石洞时,则用一连串的数字展示了景观之“大”。特点鲜明,景观格外精美

。   二是行文有致,展示景观风采。描写人文景观的文章,少不了对景观进行全面描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处景观要重点描写,哪些可以一笔带过,均大有讲究。以《烟雨醉翁亭》为例,虽是写水,作家却由“桥”及“溪”,由“溪”及“池”,思路极为清晰;汪曾祺先生写岳阳楼时,由楼下的萋萋芳草,写到湖面的波澜壮阔,由近及远,画面大气生辉。路遥的笔墨更是讲究,由草滩写到石崖,由洞门写到石佛,一步一景,景观宛若眼前。

三是引经注典,挖掘景观底蕴。不管是山水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文时若能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景观有关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乡土民俗、诗词典故等,不仅会让景观透出几分神韵,还能让语言闪烁出浓郁的文化色彩。

   【快乐仿写】

 西冷和文澜阁的书声犹在耳畔,曼妙的苏堤就在眼前,而那一湾多情的水正在我的亭外。细波款款,熏风迎面。不由得又让我回想起梦里传说中那张美丽的脸。她的眉就像夜幕悄然时雷峰塔后的南屏山,线条柔和,色如眉黛;她的眼眸就像这湖深水,潋滟妩媚,清艳逼人;她的嘴就像这碧波翠流中的一朵荷花,清新雅致,清若璧雕。(张铁女《西湖寻梦》)

  温州信河街有七十二条半巷。一条街聚齐了七十二条半巷的城市,是不多见的。庆年坊、三牌坊、白塔巷、天窗巷、珠冠巷、蛟翔巷、还有半条“无名巷”——其他七十多条小巷都互相贯通,惟独书堂巷东首有一条只进不出、没有名称的“死巷”,这就是七十二条巷之外的半条巷。信河街的七十二条半巷——精美的明清建筑——是交错连通的,就像江南水乡密集的河网,最后流入信河街。(张泾《信河街的七十二条半巷》)

  大假山是全园的中心。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山上绿树成阴。从山脚到山顶有一百来级石阶,沿路怪石嶙峋,树木郁郁苍苍。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在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起来似的。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迂回曲折,有时看得见山顶上游客的眉目,也听得见他们的谈笑声,可就没法跟上;有时,努力抓住了由山顶垂下来的草藤,却发现眼前无路可通。等到好容易登上山巅,才弄明白那些小路是如何交错盘旋通向山顶的。(李嘉桐《豫园游记》)

   拾级而上,就到了掩映在半山腰的那排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穿过半截林阴小巷,迎面的“二赋堂”三个字在我眼前一亮,这里就是东坡先生留下千古奇文的地方。堂门中央立着一面高大的屏风,它正面刻着《赤壁赋》,背面撰有《后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由衷地佩服苏大学士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还能有如此悠闲淡定的心态。(肖林《登东坡赤壁》)

  【训练】

 1、请以选择一个熟悉的景观,写300字左右的片断。要求:(1)讲究描写的顺序;(2)突出景观的特点;(2)至少引用一句诗词。

   2、请以“,心底最美的风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写一处具体的景观,将标题补充完整;(2)600字以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