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年,12月25日,一位名叫韩愈的诗人逝世了。
在正史上,有关他死因的记载寥寥无几,
事实上,韩愈死在一个“色”字上。
他好色,妻妾成群,纵欲过度。
他发明了一种名叫“火灵库”的丹药,来让自己纵情享受。
丹药含有硫磺,他便把丹药磨碎喂鸡,自己再吃鸡肉。
有了丹药的帮助,他更加纵欲。
五十几岁,一命呜呼。
正史中之所对其记载甚少,
大概是因为他的死,不符合“圣人”两个字吧。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他的文章,浩然正气,气势雄伟,
与苏轼相比也毫不逊色。
【1】
“我年十八九,壮志起胸中。”
这是年少的韩愈。
他出生于李太白逝世后的第六年,
七岁就能“日记千百言”,
十三岁就出口成章。
可这么优秀的人,
科举考试考了十年。
当时注重文章的华丽,
而韩愈几乎次次都写些经世致用的文章,
自然也就次次名落孙山。
直到韩愈在第四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主考官陆贽,
才考中进士
在唐代,进士做官也是要经过考试的,
这一考,又是四年。
“蹉跎颜遂低,催着气愈下”
从19岁考到29岁。
韩愈再也没有了年少时候的远大理想
无奈之下,他连写了两封信给当朝宰相,
后来他又亲自带着信跑到宰相府门外,
却被赶门卫赶走。
韩愈心灰意冷,
自己满腹诗书,
便发出了
“读书万卷,不顶个鸟用 ”
这样的感慨
【2】
后来,
韩愈受到郡守董晋的赏识,
成了董家的幕僚。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师说》、《马说》、《进学解》等名篇相序出世:
“世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后世被人广为流传,
而在当时,他却很少得到别人的称赞。
也是在这段时间,韩愈变了。
他看着昔日同窗的好友,
官场得意,声色犬马。
他知道现实很残酷:
只凭埋头读书,
是当不上官的。
当官要用功,
但功夫都在考试之外。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于是他写下这几句话:
告诉子孙们现实究竟有多残酷
你会不会巴结权贵,是你有没有功名的前提。
不与权贵结交,
一辈子就只能做个农夫。
可他忘了,
他曾经很不屑这样去做。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则无望其速成,
无诱于势利,
养其根而俟其实,
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后来的韩愈
越来越不像年轻时的他。
是社会太残酷,还是自己太极端?
【3】
后来的韩愈,是矛盾的。
说他刚正不阿,却会卑躬屈膝。
说他附炎趋势,却又看不得荒唐。
上半生,韩愈一直挣扎在贫困中。
而下半生,似乎过得也没有很顺。
三十五岁时,
韩愈终于被吏部选上了,
仕途通达,成了天子近臣。
唐宪宗,称得上是明君,
“元和中兴”让大唐告别了安史之乱的动荡。
但所有君王一样,
都追求着长生不老。
不光自己虔诚的信佛,
还要百姓和百官膜拜,
导致整个长安城掀起一片信佛狂潮。
有人倾家荡产献予佛门,
有人焚顶烧指,
断臂挖肉来供奉佛祖。
韩愈实在看不下去了,
一篇《论佛骨表》上书唐宪宗
所谓佛骨不过是人枯朽的骨头,
你虔诚,就要百姓效仿
臣实在看不下去了
天子大怒
指名要韩愈的脑袋
好在有权臣裴度为韩愈苦苦求情,
唐宪宗也还算惜才。
韩愈才得免一死,
远贬潮州。
但短短的八个月,
韩愈却把潮州治理的很好
当地百姓还把一座山改叫韩山,
把一条江称为韩江,
来纪念他。
不过这时候的韩愈已经有了改变
人还未到潮州
就上书天子承认错误,
重复自己可怜,反复赞扬唐宪宗。
果然,唐宪宗差点就没让他去
但因为有人作梗,韩愈还是被贬去了潮州。
【4】
如果说,中年的韩愈还有些他年轻时的模样,
那,晚年的韩愈,已经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
韩愈还专门替人写墓志铭,
墓志铭自然是歌功颂德,好话说尽。
于是韩愈也学会了颠倒是非。
他可以睁着眼把奸臣徐偃的野心称为出于仁义。
也可以不断的给各种官吏写马屁文。
之后,门客刘叉不辞而别,还偷了他很多钱财,
并且留下了一张纸条:
讽刺韩愈只会拍人马屁和赚死人钱
这些不干净钱不如让我带走。
后来顾炎武这样评价韩愈:
“韩文公如果不写这些阿谀奉承的墓志铭,
那他真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了。”
【5】
很多人都说韩愈性格多变
也有不少嘲讽他只为了功名利禄
朱熹还斥责韩愈
说韩愈毫无学古人的意思
做好文章只为了博取称赞
但是朱熹自己呢?
也不例外啊。
人,总会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挣扎。
谁都逃不掉
或卑躬屈膝,阿谀奉承。
或刚正不屈,身清目明。
被现实强奸和按在地上摩擦之后的我们
不得不来回切换自己的角色和表情
被蹂躏之后,
有人只剩卑怯和懦弱
有人还剩那么一丝光明
这就是人性,也是现实
·END·
魑魅魍魉,鬼神精怪
风谲云诡,人间百态
我是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