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最早出嫁的是三姑。前一天晚上下了雪,当天是个大太阳天,三姑一直哭着离开了村子,哭嫁是当时的习俗。不记得当天爷爷奶奶、爸妈、叔婶在忙什么,也不记得爷爷奶奶给三姑准备了什么嫁妆。三姑嫁于任家湾村,爬上我们村的山岗,再下坡不远就到了。我们三个侄子都去送亲,三姑父还给我三个包了红包。三姑出嫁后很少再回家里,节日回来也都匆匆赶回去。
后来,邻居家姐姐嫁到杜井村,也是哭着嫁走的。那时的哭嫁是为了表达女儿对父母的不舍之情,也许还有更多,形成了习俗。
当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姐出嫁了。先是通过媒人确定了送礼和结婚的日子,以及其它的细节,如送礼时要准备什么,送亲的人数,诸如此类问题,繁杂而众多。
出嫁前一天,几个姑姑姑父都来了,舅家也来了10多个人,喜庆而热闹。傍晚,在父亲的带领下接了先人,以示对祖先的告知。
出嫁当天,娶亲队伍到了我家,首先烧香,然后其它礼节,接着就是姐姐在娶亲队伍的带领下离开了我家。按照规矩,娶亲队伍中必须有个已婚女性负责迎娶大姐,其他人都各有分工,有总指挥,大多都是负责搬运嫁妆。
我们一同几十人送大姐出嫁,当天大姐当然已经不用哭了,因为习俗已经改变了。
娶亲队伍会在队伍途径的沿路口放上写有“红花盖子”四个字的红纸条,具体习俗不得解。到了姐夫家,先是放了很多礼炮,然后大姐被安排到婚房。送亲的人按照辈分安排在主厅、席面用早饭,早饭有温酒,之后安排休息,中途会有人招待敬酒。到了中午开始吃正席,座位按照辈分很是讲究,这也是当天总理的重头工作,席间会有人按顺序敬酒,等吃午饭后送亲的人各自回家。
大姐结婚,一切都是父母操办,大姐结婚很早,在我的印象中留下的不多。
出嫁以后,大姐也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