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走进“非常6+1”时代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如今,当年的独生子女已到结婚生子的年龄。这些独生子女又有许多只生一个孩子,上面有两家的父母,这就形成了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形式——“6+1”家庭结构形式。一个家庭中有6个大人1个孩子,随之,中国的家庭教育进入了“非常6+1”教育时代。
在“非常6+1”时代,一个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心。受注重家庭教育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祖辈们想把自己的爱给孩子,甚至想得到孩子的喜爱,父辈们更是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材,这一个孩子就成了全家人的宝贝疙瘩。怎样教育好这一个孩子,成了三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也成为社会、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因此形成了许多关于“非常6+1”模式下家庭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
5岁的男孩亮亮,在社区幼儿园上中班。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文化,爸爸在公司跑业务,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妈妈是位小学音乐教师,课余时间辅导一批孩子学习器乐。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退休了和他们一起生活,全职照顾亮亮。外公外婆在别处居住,还没退休,一般情况是周末爸爸妈妈带着亮亮到外公外婆家,由外公外婆替换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
在家里,亮亮被众星拱月般的呵护着,个个都依着他、绕着他转,形成了他“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和优越感。亮亮很聪明,但因为除了到幼儿园之外的时间,亮亮基本上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造成了他胆子小、玩伴少、易发脾气、好冲动的性格特点。家庭成员多,教育孩子的目标、方法等差异较大。家中因为教育这一个孩子的问题,经常闹一些矛盾。爷爷奶奶说这样,外公外婆要那样,爸爸妈妈又觉得他们的观念和方法不对,但又没有办法。譬如,爸爸妈妈认为武打的电视剧孩子不宜多看,爷爷也同意这个观点,但亮亮一要武打片的,爷爷就打开电视;奶奶身体不好,更希望静一些,为了亮亮能安静点,有时亮亮不没想看时,她也要打开电视让亮亮看。
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双休日妈妈要带学生、爸爸有时要加班,虽然6个大人都宠着孩子,但没一个能常带着孩子活动玩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爷爷奶奶担心孩子到外边玩出点问题,也很少带孩子到户外去,亮亮和爷爷奶奶又玩不到一起去,只能用看电视打发时间,由此,孩子养成了总想看电视的毛病,淡化了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欲望。
由于在孩子教育问题上6个大人的观点和作法不一致,形成了孩子思维的混乱,亮亮有时不知道怎么做好,有时候亮亮看风使舵。由于爷爷奶奶总是惯着他,依他的要求,所以亮亮基本是不听父母的,父母稍不随亮亮的意愿,亮亮就哭闹不止,就去找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基本上满足亮亮的要求,父母有时和爷爷奶奶说这样不对,可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有时又很无奈。
这是一个个案,但也基本上体现了当前社会“非常6+1”家庭模式下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和问题。从“6+1”家庭逐渐增多的趋势来看,这些问题造成了家庭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孩子的身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的长大成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都会受到影响。
当我们还没有为怎样做好“非常6+1”时代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准备的时候,“非常6+1”家教模式已经不可回避地成为必然的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不断发展,很多初为父母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干,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和现实又决定了不能不要孩子。许多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的繁忙、没有经验、交给别人不放心等等原因,必然是将孩子交给老人来帮助带。所以,孩子的启蒙教育,最初教育,基本都是由祖辈的老人们来完成,年轻的父母则成了辅助老人带孩子的第二位角色。
由6个大人来带一个孩子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学习,干自己的事业,有助于年轻的父母兼顾家庭与事业。祖辈来帮助带孩子,他们更有照料经验,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可以让祖辈在含饴弄孙中享受晚年乐趣。但另一方面,“6+1”式的教育和抚养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祖辈体力衰退,可能过于限制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和娇惯,与孩子的父母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据有关调查,“6+1”家庭模式中,有80%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矛盾。有些矛盾还很难化解,有些矛盾激化到影响孩子的父辈和祖辈的关系,有些矛盾甚至造成家庭大战、父母离婚的程度。
“非常6+1”家庭教育模式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非常6+1”模式下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克服其中的不足,使其优势最大化,达到三代同赢,这是两代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