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白雪公主有一个后妈,后妈有一面魔镜,这面魔镜算是间接害死白雪公主的凶手吧。后妈每天都会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她得知白雪公主取代她成为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时,她决定杀死白雪公主。同时她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遭人恨的后妈,小朋友每讲一次这个故事都会骂她一次,甚至是很多次,所以她为了当这个世界第一美人真的是很惨了。对于后妈来讲作世界第一美人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不惜铤而走险去杀人,在她心目中一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我只有是世界第一美才有价值,或者是才能理直气壮的的活下去”。我猜想后妈小时候可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种情况是,她从小就十分漂亮,受到大家的夸奖和喜爱,她的妈妈也许非常享受这一点,所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打扮她,维持她的漂亮。久而久之,作为小孩子的后妈就产生了这样一个信念,自己的价值来源于自己是漂亮的;也或者因为家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姐姐,吸引了爸爸妈妈所有的注意力,而后妈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被人重视,等她有了机会成为一个有权力的女人的时候,她就试图把所有比她更美的女人都除掉,这样就可以实现童年的愿望,让所有人都看到她,赞美她。魔镜与普通镜子的不同在于它拥有评判的权力,它能够决定照镜子的人是好的或是坏的,而照镜子的人会认可魔镜的标准,被魔镜左右,会把魔镜的标准内化,即使不照镜子的时候,也会在心里评判自己。
温尼科特有一个镜映理论,就是婴儿从母亲的眼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妈妈就像镜子一样,客观的反应出孩子的特质,孩子就能看到并认识真实的自己。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有焦虑,这些焦虑就像镜子上的魔法,给孩子的真实面貌增加了些颜色,孩子看到的便不再是客观的自己。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说,幼儿园老师向她反应说她上大班的儿子总受一个小朋友的欺负,他却从不反抗,总是退让,让她回去教育儿子要保护自己。她问过儿子,但儿子并不觉得受欺负,还是很喜欢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对儿子的不反抗,她很担心,怕儿子长成一个受人欺负的人。其实她已经确认过儿子并不觉得受委屈,所以被欺负这种感受不是儿子的,而是大人的感受。所以这里的焦虑其实也是我这位朋友自己的焦虑,我问她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中是否受到过欺负到没有反抗,朋友点头。为什么不反抗,因为有很多不得已,比如上司的责备不合理,但身为下属只能默默忍受;再或许同事之间,不好意思太计较,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等等。总之我们受到欺负选择不反抗是因为从中获得了好处,也许是上司的嘉奖,也许是一个大度的好名声,也许是保住了饭碗等等。但看到孩子受欺负,平日隐忍的委屈和对自己的不满跳了出来,被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于是一个在幼儿园被同学推了一下没有还手或告老师的的小朋友就在妈妈的镜子里变成了一个受欺负不敢反抗的小朋友,或者还可能是一个懦弱的小朋友,一个讨好型的小朋友……请你尽情的展开联想,我们这些焦虑的妈妈们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标签贴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这里,你觉得自己也是一面魔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