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聊天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可以地处天南海北,随时聊天不耽误。古代可没有这条件,见面小会,吟诗作对,借酒当歌,人生几何,其豪迈挥洒丝毫不亚于网络语言的深刻犀利。
在红楼梦里可以找到无数这样的场面。那是温柔乡,太平盛世,生存无忧。民国战乱时,有思想有追求又不能打仗的人怎么抒发心中志向情趣呢?他们很少作诗了,生存温饱危机,物价飞涨,妻儿老小的饭都吃不饱了。怎么怎么聊天交流的呢?
肯定不是网络。
必须得见面。
还得活着。
这看起来是废话,不活不见面咋说话?
实际上不那么简单。飞机轰炸,旦夕不保,想找个安全安静安心的地方聊天,很奢侈。这需要一个场所,一个精神烘炉,一个谈锋甚健、知识渊博并有前沿追求的人,颜值还要高。
这个时期,清华大学的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就扮演了这一角色。
美少女林徽因具有弱不禁风般的姿态(当然那是16岁时),
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留学背景,
有美术和戏剧的专业审美功力,
有信手拈来清新如水的诗意和散文,
有如电光火石般频频闪亮的灵感,
有为做学问踏野山上险峰的事业追求,
有与浪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海口斗言、气势如虹的辩术,
还有和政府官员的老爹和文化大家的岳父,
以及一个才华比肩、谈吐幽默的海归派丈夫梁思成,
最重要的,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个不错的家,和不小的房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的朋友也是这样学贯中西、文通古今、见识渊博、抱负远大的知识分子,他们也大多出自士绅之家。
如沈从文、张奚若、胡适、李济、陈岱孙、钱瑞升、陶孟和、萧乾、金岳霖和徐志摩等。还有后来成为挚友的美国费正清夫妇,他们不时聚集在北平北总布胡同梁思成的家,一个被称为“太太客厅”的地方。
交流见解,沟通心灵。
同类的文化沙龙还有“读诗会”,朱光潜、梁宗岱、朱自清、冰心、冯至、卞之琳、何其芳等人的。
林徽因们谈些啥?
政治风云、学术前沿、科学发现、艺术见解,等等不一而足。通过交流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他们边谈边茗茶,晚了还留宿梁家。最多时,梁家17张床铺,每个人喝茶方式不一样,摆设也要求不一样。连拉黄包车的车夫也索性睡在他们家里了。
人丁兴旺总是好事。《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也曾对自己家摩肩擦踵、络绎不绝的客人不厌其烦,引以为豪。钱不会白花。人心、气场难得。
布恩迪亚家族大宅院
有了这些,谈论什么已经不重要。它已经形成一个符号,一个战乱岁月中的精神领地。
当代社会主业是发展,一切围绕主业。文化“辅业”也变了味道。缺少纯粹追求的精神家园。
实际上,人们不是不需要精神取暖,而是太冷太淡,人们已经自觉适应了精神文化世界的冰霜时代。犹如一个人渴了,只知随手拿来一桶饮料咕咚下去,而不知身体需要的其实是白开水,忘记了白开水的价值。
也犹如饿了,吃几片压缩饼干,而不去想营养平衡和健康问题。
我们的网上聊天是不是这样?想想真羡慕没有网络的聚会聊天……
【文字参考《林徽因传》张清平著,中华书局2016年第1版】
【传记里看人生长智慧,谢谢关注飞春读传,欢迎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