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江南的印象是很梦幻的,因为少有亲自去过,所熟悉的不过就是诗词文章中所描述的意象。高中的时候觉得文人大多偏爱江南,笔下的江南多是温婉而和煦,似是人间天堂。少年时期难免多愁善感,有些不切实际的“细腻”心思,看到诗人笔下的江南颇为向往。生在青岛看惯了大海,那种溪、湖、烟、雨围绕中的想象有时都会让我感到莫名的心悸。然而等到过了叛逆的阶段,这种幻想就基本消退了,在济南上大学,然后回青岛工作,一晃就是十几年,貌似是陷入了眼前的“苟且”当中,但我也开始体会到家乡对于人的意义,是大多数“诗和远方”所比拟不了的。
2020年开始暂时到上海工作,每周回家着实有些奢侈,于是周末多了一些空闲时间,也无甚事。有时会为了消除一周的疲劳而睡上一整天,反而搞得迷迷糊糊、精神涣散。想着长了两条腿也不能当摆设,就想趁此机会走走周边,旅游同时健步,增长一点见识,看看这自古繁华的江南之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站我就选了苏州,最直接的原因是从上海去苏州交通非常方便,从上海站坐高铁,半小时的路程,几十块的路费,我就站在了苏州的地界上。天气不错,微微阴天,不晒。苏州北站下车,跟随着人山人海下了地铁,就往拙政园方向去。说起苏州自然想到园林,拙政园又是其中最有名的,想必值得一看,而且狮子林也在旁边,可以买一组套票。
来之前我没做太多功课,只是简单地挑选了几个景点,毕竟周末时间有限,而且事先做的功课毕竟是纸上功夫,与其安排一个匆匆的行程,像完成任务一样,不如把脚步放慢下来,走一步看一步,不需一日看尽,但愿能有个深刻的印象。
出了地铁站后的街景很特别,周围没有任何高楼,都是两层左右的传统苏式建筑。黑瓦白墙映衬着不算宽阔的街道,一股慢节奏直接就渗入了心里,若是行色匆匆,则与之格格不入。老屋的院门是传统的对开木门,门上兽面衔环,颇有古风。当中有一些门头店铺对外营业,有小卖部,有理发店,里面的陈设保持了八九十年代的样子,没生意的时候,理发店的老板躺在店内椅子上,不知道的是闭目养神,还是真的睡了。这里仿佛远离现代的繁华,或者说是时间走得很慢,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也不与之比较。走着走着有人骑着一辆旧三轮拉着东西往路边的门洞里拐进来,但是东西太重了,马路沿上不来。我走过去跟他打了声招呼,到后面帮他推了一把,他说了一声谢谢,骑着车往院落深处去了。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没有迟疑,也没有尴尬,自然而然地上去帮忙,但是如果在大城市人流熙攘的街道上,这种事情我可能就不会这样选择。后来想想,在这里我愿意助人,因为我感觉到安全,而人越多的地方,人越怕人。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拙政园,显然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园内园外都不少人,有一些明显和我一样,也是从外地过来的。入园后我在客服中心拿了一份地图,拙政园比我想象中的要大一些,里面景观密集,可谓一步一景。发现旁边有租自动讲解机,据介绍是可以根据当前定位进行讲解,非常好奇,就租了一个,戴上耳机向前走,耳机里果然传来了讲解。他一说我就停下了,观赏着四周,听他给我讲着拙政园的历史。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要建造这样一个园林景观,亦是非常奢侈,山、水、石、岛,花、鸟、树、桥,或尽展自然天工,或极致匠心人工,一草一木都十分考究,甚至还有不少舶来品。无法想象在明朝,修建拙政园到底动用了怎样的人力物力,才建成这样不似在人间的私家园林。所幸历经几百年,拙政园依然保留完好的风貌,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越来越有价值。旧时只供少数人赏玩的园林,如今接待着全国各地的普通百姓,一分美,变成了千万分的美。
带着讲解器走了很久,慢慢已忽视了耳机里传来的内容,因为目之所见已经足够充实,只觉仿佛已经融入这里,再了解这里的历史意义已经不大了。悠久传承的文化想必都是这样的,有着天然的生命力,不需要言传,见者自通,闻者自明。只不过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够体会到如此奢侈的园林艺术所传承的文化,还是不禁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拙政园出来已经是下午了,找了一家面馆点了一碗苏式小面。细软的面条整齐地摆在碗中,仿佛是一根一根梳理过的一样,面汤是清澈的焦黄色,没有一丝杂质,旁边摆着油亮诱人的浇头,筷子还没拿起来,感觉就让这香味给勾走了。把浇头放在一边,先嘬一口清甜的面汤,对北方人来说,甜味略有点重,但是对于饿了一上午的我来说,这是极其美妙的,甜中带咸,温和地流进我的胃里,让精神为之一振。再小心地挑起几根面,生怕破坏了这整齐的美感。面条入口没有看起来那么细软,口感根根分明,很是有些劲道。拿起浇头浇在面上,我的饥饿彻底爆发,不及再细细品味,捧着碗大快朵颐了起来。
吃完饭下午又去了狮子林,狮子林面积不大,但是中间假山错落,跟着爬上爬下,太湖石的镂空处从各个角度透出奇妙的光线。透过孔洞看出去,又好像是天然的相框,把一幅幅如画的景色镶嵌在当中,当真是一千个人看过去就有一千种风景。在攀爬假山的时候,许多石头的角上因为游人经常攀扶,都被磨得光滑而温润,完全没有了棱角。让我又一次感觉到了园林的美景,早已不再是只属于少数人。
从狮子林出来我坐地铁到观前街,准备去酒店办入住。这里的城市规划就比较现代了,和一般城市市中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很多。在这里就找不到之前那种慢节奏的感觉了。这里的行人仿佛比上海更行色匆匆,有些人等不及绿灯就要穿过马路。车辆也不遑多让,尤其是电动车摩托车速度都很快,让我过马路的时候不得不多加小心。我甚至看到了过马路期间在马路中间责骂孩子的家长,那是严厉又大声地责骂,手上还有推搡的动作。说实话这些场景让我感觉到了些许难受,事实上这里和任何地方一样,人人都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承受着压力和焦虑,即使现在的人能够享受到拙政园那样的美景,却仍然不代表着拥有了闲适的生活。
去宾馆简单休息了一下,晚上我坐了挺远的地铁去了金鸡湖,想围着湖看一看,走一走。金鸡湖比我想象当中的要大很多,一眼看上去甚至有一种在海边的感觉,但是湖水毕竟平静,夜色下显得很安静。湖边规划了步行道,有不少人在这里散步和慢跑,应该大部分是当地人了。
本来想延湖走一圈,但是这个距离完全不现实,就能走多远走多远吧。走不多远看到了两个女生在湖边吹泡泡,泡泡飞舞在灯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我忍不住停下拍几张照片。拍照的时候听她们交谈,好像是考完了试一起出来玩,中间家里人还打电话过来嘱咐些她们什么。她们边玩边笑的好开心,虽然只是简单地吹泡泡,却有一种单纯的快乐,让我也想起上学的时候经常干一些傻事自己傻乐,没少耽误学习但是也从来没后悔过。虽然我还想在这种天真快乐的气氛当中再待一会,但是总是盯着人家看实在不太好,我就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又抬头看到一个半坡上面的休息区,一对年轻的情侣在拥吻着,旁若无人。我看了他们一眼也没有太在意继续向前。
又向前走了很远,我到了一个不错的观景地点。金鸡湖的夜景是很美的,从湖这边看过去,对面的建筑错落有致、灯光辉映,偶尔还有游船开过,点缀在湖面上。我在湖边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离水很近,这里没有护栏,不会有阻隔感。我盯着离我只有大概一米远的湖面边缘,看着它轻微地波动着,深深地呼吸着周围湿润的空气,驱赶着一天的疲劳——从我早晨出发到现在差不多已经12个小时了。虽然精神得到了滋润,但是身体还是开始抗议了,所以我决定往回走,回酒店休息了。当我原路返回的时候我发现来的时候看见的那对情侣还在同一个位置和刚才动作几乎没变,已经过去近一个小时。我突然感受到一股悲伤的气氛,也许他们是遇上了什么极其难过的事情,才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彼此安慰。
休息了一晚恢复一下精神,第二天一早我去了京杭大运河沿岸。京杭大运河从各种角度上来说都是历史上极其厚重的一页,它的开凿是功是过一直存有争议。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这“功”对于当时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历史记载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动用了300万人,其中累死病死近250万人。但是大运河修通后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自隋至今1400余年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然而到了之后我发现运河沿岸建起了一个很大的体育公园,阳光明媚,花草飘香。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展开了帐篷,搞起了野餐。草地上樱花飞舞,孩子们开心地奔跑着,大声地相互呼喊着,即使摔倒在草地上也不会受伤,站起来拍拍泥土,又继续去玩耍了。我也找了一棵樱花树下坐了一会,一遍享受阳光一遍观察着周围的人,没有丝毫的厚重感,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
坐了一会我起身往前走,走了挺远终于到了运河岸边。这是我第一次看大运河,第一次对它的宏伟有了直观的认识。大运河很宽,能够并列通行几辆货运船,而运河上往来船只不断,航运依旧繁忙。我走上运河上的桥梁,从运河中心的位置看过去,想到这竟然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深感震撼!上千年的工程,如今依然承载着当代中国的南北沟通和经济发展,园林之秀美和运河之壮丽比起来,又不可同日而语了。我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血脉和文化会断绝,也从来没有怀疑过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知识和文化,我们不仅能够和前人交流,甚至可以和后代对话。如此想来,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丝毫不令人意外。
这天的太阳晒伤了我的胳膊,白天丝毫没有察觉,晚上回到家才发现已经是红了两大片。这两大片红仿佛在嘲笑我行路之少,见识之浅,让我无可辩驳。苏州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经济发达,气候宜人,有秀美的园林,有香甜的苏式汤面,有美丽的金鸡湖,也有壮阔的大运河。但这些都不是“诗和远方”,却都是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