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和人不一样,烦恼习气也不一样。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特别懒惰,有的特别爱计较,世人皆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和毛病缺点。反观自己,当然也有很多毛病和烦恼习气,其中哪个最重?哪个是最容易犯的错误?那么,应该首先将佛法的教理,将自己的一切功夫都用来对治它。

有的人贪心特别重,特别贪财,爱财如命,那就先对治爱财之习气!用无常或空性的方法皆可,如果实在不明白这些道理,不具此种智慧,可以先把这些财产处理掉,能上供的上供,能下施的下施。实在不能上供下施的,就送给亲人、家人,总之要处理、对治一下。也许有人怀疑,一旦全部上供下施了,送给家人、孩子、朋友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今后怎么生活啊?这是凡夫的想法!

佛所讲的,你布施出去了,果报就是发财,财富真的就会不求自来的。比如我,确实有切身感受,舍得越多,来得越多,加倍的来,这是佛亲口讲的,佛讲的都是无有欺惑的真言,不会有错的。然而,我们的信心不足,没有明白这种智慧和道理。

很多人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当年,有些人像发疯了一样,把所有的财产都处理了,然后跑到山上去,后来并没有世界末日,就后悔了,这说明还是没放下。我们上供下施,处理这些财产,要充满智慧地做,心里真的放下了,没有一点贪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放下,心里还有贪恋,就不要这样做,因为你会后悔的,功德就没有了。

佛经里有明确说明,还在凡夫地时,不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血肉做布施或供养,比如说:把眼珠拿出来做供养,把自己的胳膊砍掉做供养。因为凡夫还是有感受的,有感受就有疼痛,若过后变成了残疾,生活就不方便了,遇到这些对境时,心里肯定会后悔的,这样,功德就没有了。虽然这样做决心很大,很了不起,但是没有功德。

佛经明确地说明,在凡夫地的时候,不可以这样做。真正到了十地以上圣者的境界,有必要时才可以做。因为不会有痛的感觉,这样不会后悔。关键在于心里真的放下了,那么是可以这样做的。

对于我所说的上供下施,有些人可能会有想法,那么也可以不必上供下施。可以将财产送给家人、老人、孩子,自己的名下没有财产,这也是一种供养!虽然这是不太究竟、不太圆满的方法,但受所处的境界限制,也只能这样对治。因此,如果自己还没达到这种境界,修行还没到这种地步,心里还没有放下,就不要特别贪恋这些功德。还是慢慢来,修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10,118评论 1 8
  • 星期六,一顿寻常的家庭聚餐后,匆匆赶到人工湖边慢跑,企图消除饱食带来的罪恶感。目力所及的景色左摇右摆了好一阵,笨重...
    李泽贤阅读 4,249评论 3 4
  • 大人们之间总是喜欢攀比。 听着母亲和三姨视频的谈话内容,悲凉,不温情,无非就是关于姨姐结婚的诸多细节,母亲说,真是...
    不说酱阅读 3,933评论 0 0
  • 他曾经是我的软肋。我一度以为自己是女汉子,活了二十多年,没怎么流过泪,但和他在一起的两年,我的泪水却像是无尽版的僵...
    缦华缨阅读 1,683评论 0 1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562d88ec370阅读 2,7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