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学校是新建或改建、扩建的,外观看上去很美。可走进校园,你会发现一些与外观不太和谐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的传承,每届校长上任都另起炉灶;有的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考核方式存在过多的人情因素,没有凝聚力……
以上列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作为校长,如何加强管理,让师生满意,让校园成为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美好乐园呢?
实施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善于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在我看来,校长应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舵手,引领学校前进的航向。
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凝聚着历任校长的智慧,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留下校长的办学思想、做事风格、治学精神的印痕。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一定要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传承创新中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愿景描绘。
校长要思考四个问题:学校的现在在哪里?我要带领师生去哪里?我们怎么去?那里是否有花有果有风景?以此引领学校发展,带领师生共同前行。
现在,校长在不同学校的交流频繁,每到一所学校,应先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业绩,结合学校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描绘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校长,应该关注对学校中层干部的思想引领和细节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变成实际行动。精心管理,提升中层干部的战斗力与执行力,让中层干部之间“补台而不拆台,做到平等相处;分工而不分家,做到同心同德;通气而不赌气,做到和谐共事”。
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所以,校长应该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细节管理,引领教师积极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踊跃参加课堂教学改革,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
实施民主化管理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文化氛围营造
加强文化氛围营造。除了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外,校长要更多地在细小的软环境上做文章。为了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可以从创设文化氛围入手,如每年寒暑假可以给教师布置一些“文化作业”,包括:品读一本好书(充电),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拍摄一张照片(分享),留下精彩瞬间;坚持一项运动(健康),保证健康快乐;提出一个创意(爱校),服务学校文化建设;走进一个家庭(爱生),体现家校互动、对学生的关爱;撰写一篇反思文章(敬业),留下精神财富。有些教师腰、颈有疾,为缓解他们的病痛,有些学校还特地设立了教师休闲读书吧“煮雨轩”,除了安排人员给读书的教师冲咖啡泡茶水外,还放置了按摩椅,被教师们称为“暖心工程”。
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管理者的智慧。许多名校之所以有名,就在于把一些细小的事做到极致,做成标准,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