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后一篇,黄仁宇老师写的总结,题目叫《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是个大器晚成的典型,在学校做教授,需要有学术作品撑起来。就是要看你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出了几本书。
而他在做教授时,就差点被辞退,因为没有作品,《万历十五年》没有出版。据他自己说那段时间很焦虑。
原话是:听到家里的热水器坏了,我的心都会一阵抽疼。看着这样的描述,想着下个月要还花呗的我,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
这本书说学术,没有那么学术,有关于宫廷郑贵妃的记录,说商业,又没有那么商业,涉及到了,海瑞关于朝廷的部分和李贽关于思想的部分。
两边都沾,两边都不靠,两边都不愿意做事。所以这本书波折了好多年,都没有出版。可见那些名震寰宇的大人物,也不是一开始都是这样的。
其实跟我们一样,大多都是从一地鸡毛中捡起的几个。认真端详,思索,看看其中有什么可聊的。
不从众的大历史
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最有价值?大概都是独立思考。就是自己看,自己听,总结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作品。
在其他所有人,都拿显微镜去看历史,一点一点的,逐字逐句的考究时,甚至用脚做学问,一步一步去丈量历史走过的路。
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敬的。只是所有人不能都走一条路。黄仁宇看到了另外一条。是大历史,就是纵观全局。
纵观全局,有几条线索,这几条线索是怎么发展的,选一个合适的横切面,把所有的线索一一铺陈到纸上,说明它的前因后果。
看上去挺简单的,但他却是这个方向和学派的第一人。所以说到历史,就会想到这个方向,这个流派,想到他。
经历复杂
黄仁宇说到了,这本书的诞生。大历史观不是在那本书上看到的,而是他有过很多经历。
他几十年游遍各地,听过不同的解说,再加上生活的煎熬,才体现出来的。首先是成都读军校,然后上战场,给高级将领做参谋,之后去了美国陆军军校。
做过斥候,在印度工作过。还接触了很多人,其中有些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优秀的作曲家、记者编辑。
经历复杂,导致观点复杂。尤其是人到中年,需要探索自己人生的意义。历史的规律,短时间没有那么清晰,长时间看又是有迹可循的。
他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无法局部改造。过去的民间,注重尊卑男女长幼。废掉科举之后,上层和下层更加脱节,导致了满清的灭亡。
大历史并不是说人没用,而是说人的贤良愚蠢,是进步还是苟且,都不足以影响历史的进程。是一种超越党派,超越国界的,对历史的解读。
因为当时他是在国民党上的大学,又了解共产党,接触了很多共产党员。
急剧变化的世界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在遥远的威尼斯欧洲,这个经商的国度,爆发了另一种文明。亚当斯密把它总结成《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出版。
大家普遍认为,商业远胜农业。财富的聚集,资源的分配,换了一种新的方式。尤其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
世界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的中国毫无察觉。人们发现上帝死了,上帝不照顾人,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
发展出了新的宗教,人要积极进取,尽可能多的为上帝保管在人间的财富。
保险业金融业在发展,英国在为商品,为人,为收税确立产权,司法也在为接下来要到来的工商业做准备。
接下来的两百年,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出现了断档。尤其是看到原本跟在我们屁股后面的日本,突然一跃成了发达国家。
通过一个明治维新,调动的资源,发挥出的潜力,精神面貌变成另外一个样子。邻居的强大就是我的脆弱。
道德很美很好,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技术,更不能代替法律。
上帝和宗教都认为,人有原罪,人会做错事。 因此,会把错误教训,会把原罪作为法律的基础。
这些重大的错误是,每个人都要铭记在心的教训。可能这就是学历史的作用,看到过去,理解现在,思考接下来做事的准则。
我靠日记
这是昨天听到《邵恒头条》,说到的一件事情。得到的创始人之一脱不花,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我靠日记。
记录每天生活中,让你感到惊讶,受到启发,受不了或印象最深刻的事等等。就是让人发出我靠这种感叹的事情。
每天记录,还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成长,进行复盘总结。其实目的是:优化自己跟外界进行互动和沟通的模式。
看到这些之后,我觉得自己也要记录一下。我的我靠日记,也可以积累起来了,撒花庆祝,恭喜我向钱又迈了一大步。
我靠日记一
昨天看了一个心理咨询的案例,我的习惯是,看完之后,立马写出来一篇总结分析的清单体的小文章,其实是很短的内容,主要是自己的总结和感受。好,上内容:
1.以他人为中心,而不是自己。表现:懂事,后果:压抑自己,容易生病。
2.恐惧失控,就会特别用力抓住。
3.用联想,把情绪、感受、事实串起来。
4.距离很能说明问题,远近亲疏。
5.妈妈对她不好,她不是没有怨气,而是情感隔离的方式,远离父母。
6.俄狄浦斯情结,挺明显的。
7.自我防御机制强,同时也有很强的自省能力。
8.想要找个无私爱我的男友,理性知道找不到,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
写完之后,发现:我靠,怎么这么多?原来心理学对我的影响这么深,增加了我看一个事情,一个人的维度。
原来我可以从一篇咨询中,看出这么多的事情。我对这个世界,对人,对事情的感知,又精细了一点。原来我这么优秀。
我靠日记二
举办读书会,一个同事说,在古代,女人更看重男人的才华。不那么看重男人的颜值。
我心里想:我靠,你坑谁呢?女人不看重颜值,屁!你看看那些正当红的小鲜肉,多少人为了追他们,花钱花时间花资源,那是海量的。
古代有一个成语叫看杀卫玠,当然不排除这个人有体弱的原因,但是这也足以证明他的美貌了。
有个成语叫掷果盈车,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士大夫,出门不用带水果,回来之后水果一大车的故事。
人不好色,怎么可能?人的好色是写在基因里的。尤其是女人,东食西宿,就是想接受有钱人家的供养,跟帅的那个睡。
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只有这样,人才能繁衍下来。而不是像熊猫一样,吃稀有的竹子,不喜欢交配。
但当我把以上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心里又诞生了一个想法:我靠,草率了。
作为一个淑女,可能不是那么淑。有一个社交禁忌:不要指出对方的话里的错误,不要补充对方。
这当然会满足自己的自恋,但也会让对方面子不好看,挂不住。在古代就有,因为吃饭时,排的座位和自己的官职不相称,感觉受到侮辱,愤而离席,甚至结仇的。
说过之后才发现,我靠,就这张臭嘴。咋这么爱叭叭呢?就显你就显你,以后一定要注意,嘴上要放个把门的。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