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不完美?或许是裁的姿势不对!
| 先送一波“姿势”图 |
| 裁图能解决什么问题? |
刚入门学习摄影那会,无外乎接触各种江湖构图法则:三分法、居中构图法、引导线……这些被尊为“圣经”般的法则,之所以流传至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用得好,作品往往双收“形式美+突出主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想要实现满意的构图,不一定要靠前期拍摄,还可以通过后期对照片的加工工艺实现。
很多人会说裁图出来的“照片”不就是“照骗”了吗?这种说法不然,毕竟无论通过镜头拍下的场景本来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裁剪”,我们不过是对这份“粗剪”半成品再进行“精剪”罢了。
考虑到旅拍、扫街、纵然即逝的场景时,只能冲忙拿出设备进行拍摄。再者,手机焦段的受限,使得裁图成为了必然的可能。
根据裁图还可分为实用型、通用型、创新型、创作型的用途。
1
· 去除干扰主体的杂乱边角 ·
实用型:把干扰主体的元素裁剪去除,直观地得到简洁的视觉效果。
乘坐洱海大游轮时拍的照片,红嘴鸥数量众多,飞舞在空中,连续快拍下,拍到了一张完美的剪影。左下角有红嘴鸥的身影,干扰了主体(剪影),于是大胆裁剪,让主体(剪影)更突出。
冬季青海湖是一片圣洁之地,正午斜阳下,巨大的树影与前方的小树、红色衣服的小人形成对比。大面积的天空留白和右上角的树枝干扰了“大与小”的对比,于是裁剪掉天空多余部分。
2
· 调整画面元素比例 ·
通用型:利用裁剪让作品主体更加突出,这样的做法在ins上十分常见,ins偏向于正方形的构图法则,画面居中。这简单的构图方式,让整组作品有种视觉上的享受效果。
广州沙面旧时西方建筑,体现纯粹的几何美。原图中楼梯占的比重稍微大了些,通过裁剪平衡两者间比例,稳重建筑中心,显得更加突出。
西藏山南地区羊卓雍措圣湖,翻过群山后,惊现镶在群山间的“蓝宝石”。后期裁剪,充分利用正方形九宫格,把“蓝宝石”放在中心,达到更加突出的效果。
3
· 平衡主体与各元素比例 ·
通用型:对画面比例重塑,平衡主体和各元素的关系,达到主次之分。
大雪纷飞的海螺沟下,雪中出现一只小狗,拍摄的时候碍于现场条件只能把小狗安排在画面左边。后期大胆裁剪,减去右边大面积的留白,同时让小狗置于中心点,平衡小狗与树林的比例。
保留昔日葡萄牙风情的澳门,历史遗留下的古建筑仍散发着昔日的庄严,一对外国友人从这座几何美学的建筑下走过,利用手机连续快拍。后期裁剪让外国友人更突出,配合背后的建筑,保留独有的人文气息。
4
· 塑造主题 ·
创新型:通过裁剪,塑造另外一个故事,达到“二次创作”。
峨眉山顶上的云海,远处的寺庙沉浸在云海的怀抱中。但趋于抽象派的创作,索性让作品以“天空和云海”对半的形式呈现,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成都金沙博物馆里饲养着梅花鹿,原图是简单的三只梅花鹿肖像图,裁剪后塑造一个新的故事:三只梅花鹿交头接耳地在看什么?
5
· 组照的创作 ·
创作型:采取统一的裁剪形式,得到统一的视觉形式,试试用这种方法去自己的图片库拯救下“废片”。
关于组照《一半一半》的部分后期:
| 裁图Tips |
· 首选系统预设的构图比例
通常后期裁图时,我都会选用1:1、4:3、16:9等这些系统比例组合。这些比例组合是具备“美学”的比例,诸如ins上1:1的比例是十分流行的。如果以上几种比例不适合,再选择自由裁图。
· 增加一点清晰度
后期裁图多少损失了大量的像素,适当增加清晰度保证画面清晰。
· 善用九宫格
九宫格能够很好得找到照片的中心点,同时也是检查平行、垂直的手法。
| 答疑 |
· 裁图就是作假?
不,裁剪是后期加工工艺,是对作品的主题的提炼和升华。当我们通过镜头拍摄照片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裁剪的过程,而后期裁剪则是去除干扰主体的点,提炼主体。好比剪辑一样,粗剪完再到精剪。
真正的作假是,无中生有,在照片中添加画面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如以下我合成的图片,归属“观念摄影”这个分类。
· 裁图不能够体现摄影师的功力?
也不,相反,前期拍摄和后期修饰已经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的综合实力。优秀的前期拍摄能够节省花在后期的时间,而后期的修饰,更是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以及对摄影师想表达的思想的提炼。
“前期是谱曲,后期是演奏。”
一首优美的歌曲也需要谱写曲子,再通过不同的演绎手段去表现。摄影也如此,有了前期的拍摄,再通过不同的后期手段去呈现作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