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早点睡,可凌晨一点了,手机屏幕还亮着;说好的早点起来去跑步,可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想离开被窝;购物车里躺了三个月的瑜伽垫又被翻出来看了看,备忘录里"本周读完《百年孤独》"的字迹已经褪色成浅灰……你是不是也常这样?脑海里的计划像春天的蒲公英,风一吹就冒出一大片,可等风停了,它们要么烂在泥土里,要么被下一阵风卷向更远的虚无。
《小狗钱钱》里有个朴素到近乎粗暴的法则: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否则很可能永远不会做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戳中了人性里最顽固的弱点——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总以为"等有空了"是个具体的时间点。
我的经历:有些事情,我在效率手册上写好了计划要完成的时间,可有好几次,总想拖着到周末来做,结果,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一件事情能按时完成,三个月过去了,现在打开日记本,连当初想表达的感动都忘了。"拖延最可怕的地方,从不是耽误了某件事,而是让我们在"以后再说"里,慢慢弄丢了最初的热情。
72小时法则的妙处,在于它给热情设了个保鲜期。就像刚出炉的面包,趁烫嘴时咬下去才最香,放凉了再加热,总少了点烟火气。你说想学吉他?别等周末买琴,现在就打开购物软件下单,哪怕只是付个定金;你想给父母打个电话?别等"有空了再说",现在就点开通讯录,哪怕只说三分钟;你计划晨跑?别等明天定闹钟,现在就把跑鞋放在床头,让它在晨光里等你。
有人说,我做事喜欢周全,等准备好了再出发,72小时太仓促了。可真正的周全,从不是等所有条件都完美。《小狗钱钱》里的小女孩吉娅,想养只拉布拉多,爸爸说"等存够钱再说",妈妈说"等有时间照顾再说"。直到她在72小时内找到了遛狗的兼职,用第一笔收入付了定金,才发现那些"等"都是借口。就像你想学做菜,不必等买齐全套厨具,今晚用现有的酱油和鸡蛋炒个番茄,也是开始。
生活里的大多数遗憾,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没开始"。那些躺在收藏夹里的健身视频,那些记在本子上的旅行计划,那些想说却没说出口的道歉,其实都在等一个信号——现在立即做。
别让72小时变成又一个被辜负的期限。此刻就站起来,去做那件你想了很久的事。哪怕只走了一小步,也好过在原地,看着时间把热情熬成灰烬。毕竟,春天的花不会等你有空了才开,想做的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