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贵阳寻“凉”(上)
——踏着徐霞客足迹……
一
来贵阳的行程,本安排在雨季之晦、酷暑之朔——一年之中的六月。却因风寒!二十年来的第一场风寒荷疾……顽强的流感,疾愈时间占去到了月晦。在能站立,走在小区的林荫小径上感觉没了眼晃,心即澄明:“嘿,可以出门了!”于是经东莞到广州,登上前往贵阳的高铁。
——抵达贵阳,时间是2017年6月21日18时。
如朋友所荐,果不其然,凉爽如春,就如此刻感受故乡三四月间那春意盎然的日子。
旁人告诉上午有过一场暴雨。 我问:“若是天晴呢?”
对方言述:就是这么凉快的!不过不会带给你穿上长衫还得披件薄毛衣的。
掌灯时分的贵阳城区,星空深邃,灯火璀璨。闹市中心区的高楼大厦与任何一座首府城市并无多大差异,一字排开,层层叠叠——但这儿,车子爬行,城区的主道一会儿岭上、一会儿谷底:谷底的楼房直耸云天,岭上的高楼危峻拨起;两旁人流如蚁。我顿时领悟到山城原来如此:通道逼仄、屋子拥挤、人口稠密。
夜间借宿于黔灵山大酒店。酒店位置极好:去到市中心的十字街,徒步十分钟;而号称黔南第一山的黔灵山就在跟前,客房的窗口已将秀色揽收眼底。在我感叹房价有些贵时,酒店员工谓言:淡季来吧,那时的房价不会过二百……
——是啊!这么多的人凑到一起来贵阳找凉,岂能不贵!
二
一夜熟睡,早早醒觉,在为所用枕衾感悟:房间的储柜里也是这种厚被!问服务员,说这里一年四季就用这,足可!——哦!妙思奇想:肆虐广东的流感,看来不会窜入这里,机宜哪有的呢?
这一天的行程,当然首选黔灵山,不就在门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天从南门进、东门出,却只游到一半;第二天接着游,才将西面的黔灵湖、大罗岭上的弘福寺、徐霞客游记中提到的古佛洞,一 一游完。
不过,人迹稀少的山径,是没能尽数用脚丈量。仰望徐公,汗颜悉数。
黔灵山作为了贵阳标志性景点。而就中国的名山大川的册录里,黔灵山末曾入选,有人嗟呼:自然山水的完整性,黔灵山当之无愧,属是一方山水秀美之形胜矣。
大罗岭上的古佛洞;建于明代的弘福寺;大罗岭西面坡底是三十公顷黔灵湖;山谷里有绵延数十公里的碧泉湖……
贵阳地方志记载黔灵山的四百多公顷土地容纳了诸如山岭:白象岭、八角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杖钵山、山刀岩……
——而大罗岭是这片群山中的主峰,海拔1396米。
徐霞客进入这组群山的年代,黔灵山被称之为贵山。黔乃贵州简称,今人将“灵山”与黔一并赋予,寄予了它地标性崇尊。山的灵气固然离不开水,高原多雾、多寒、多雨,造就这里的植被稠密而浓䕜。
苏轼用了“山色空濛雨亦奇”描西湖;贵阳地方志中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概括这片山域;即已了然于心。
将这里当作心灵中的一处凉境,我看到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外来的游人,每日必来此处芸芸者多为当地人,看到他们在山谷中高亢吟歌,在大罗岭上与猴同乐,在湖边闲庭漫步……
这里秀美景色,奇诡自然气息:不正是心灵中寄予的凉境?
三
第三天的行程是甲秀楼。
徐霞客的游记中没提及甲秀楼,客房服务员提及。建于明万历年、距今400余年的甲秀楼,也是贵阳的一处地标性人文建筑,不可不去。我抵达时,正是一场阵雨过后,被雨水洗涤过,湿润、清爽、秀目——甲秀楼飞甍翘角,耸立在城南的南明河上。它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22.9米高,由12根呈白色花石栏杆团身托檐。
登上阁楼,朱阁沧桑,轩楹斑驳,往事沉浮,令人感怀:当年巡抚江东之为衔接两岸,便利百姓,筑堤建桥,以培风水、兴文脉,在桥上筑楼阁,借“科甲挺秀”之意命名。
纵观明清二代,这里就出了六千多名举人。边陲蛮荒之地,风化有拟追它郡之势。在明中期,王阳明之后,这里就出了孙应裕、李渭等著名学者。远在汉代,这里还诞生了舍人、盛览、尹珍等一代名士。正是这些历代才子佳人,让这片疆士熠熠生辉。
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起义,嘉庆二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两次胜利以铸成铁柱于甲秀楼前,以之震慑、标榜……
历史的回响在这里跌宕:前者使人肃然生敬!后者威厉之气惧愕然。
物是人非,往事如烟。贵阳建郡距今六百余年,一座古建也如同一部史册:往事兴衰、世事变迁,无不也显现在这一阁一物?
与甲秀楼相毗邻的南岸,是距今560年的"翠微园”,是贵阳建于明宣德年间的古建。离开甲秀楼后,便自然不过地朝着这座古迹走去——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古老息气远远嗅到。
翠微园过去叫南庵,道光年改“翠微园”,并沿用至今。从头门拾级而上的,是20米层高的拱南阁:二层重檐歇山顶结构,白墙青柱,金匾高悬,四周回廊,雄浑壮阔。
拱南阁是南庵寺入门的第一个阁楼,建于明末清初,楼前碑记上写有孙可望据黔七年间所建。令人叹息的是,上面还写到孙可望本抗清一代骁勇善战将领,却击杀了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后来又投降清妖,苟且偷生,最终也为清妖所杀。
——这让人茫然,历史的回响于这里迥异。
整个翠微园占地不到十亩,依岭而建,居南明河之畔,与甲秀楼遥相呼应,构成了一组“雅”的古建筑群落。度步园林,想去苏州的拙政园,那里是八十几亩的古园子,两者同建于明代,论气论大,自然不能同语,但相互之借鉴,气韵同源:楼台亭阁,曲径回廊,奇花异木,高墙深院,巧夺天工。若是将甲秀楼当作鼓笥登堂之室,这里则是赏心悦目之隅矣。
迥廓壁照,王阳明《南庵次韵二首》录在其间,其中一首写到: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境须行乐,墨遗风霜著鬓毛。” 在翠微园里,心中悠然自得,与王阳明当年的心境呢?
挂在翠微阁门前楹联,是光绪年间任贵阳知府的汪炳璈所题:“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它拍手高歌,听不真渌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蒙。”
—— 好个万象空蒙?当年的桂阳城池不过巴掌手大,人口区区几万;今天的城池浩瀚无边,生活着数百万人:空蒙远矣!楼阁之外,不巳是高楼林立、人流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