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本书是因为,几乎可以肯定,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我们需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因此,关于古拉格历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部回忆录、每一份文件都是这个谜题的一部分,都是对它的一种解释。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后发现,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古拉格:一部历史》第631页)
《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阿普尔鲍姆,新星出版社出版中文版。
这是一本残酷之书。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的得喘一口气。有些段落因阅读带来的不适感需要一点时间化解,才能继续下去。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更同情的是作者本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内心,这本书的素材资料容易让人生畏。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历史,如果仔细对照的话,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在《古拉格:一部历史》中找到源头。这种熟悉的感觉不会只有我一个人体会的。
在这部书中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好几页的资料来源及索引目录,这些资料的来源提示到的档案、书籍、回忆录和各种文献相信中国的读者接触的还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目录中所揭示的资料仍然是研究古拉格历史中微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静默如谜的沉默。
这是一本集中了残酷和兽性的书。人,根本算不了什么!更遑论什么命运和人性的内容了。在生存这个议题之下,人相当的脆弱。
现在追寻这样的历史,好听一点讲是“前车之鉴”。难听一点是保存记忆。古拉格的故事多半是通过人的记忆拼图完成的。对于这些故事,人更愿意选择性遗忘。如果不形成白纸黑字的记录,几十年之后基本上无人记起,甚至还会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现在能记录一点是一点。即便这样的历史看上去怎么都不像人类的历史,可就是发生了。
除了奥斯维辛,我们可能要记住卡廷森林,还有古拉格,还有别的地方发生的一些事。事情一旦发生了,总会以某种形式留下印记。
在不断深入的阅读中,对于这位作者我需要致以敬意。把残酷的事情梳理、记录下来并非易事,好像这些事只是故事与己无关是大错特错了。作者会走进那些故事里,每一次被记录的暴力同样都会打在作者身上。在这里,我想起张纯如。她没有过得了自己那关。
这或许就是人类的特性,我们在一些人上看到神性,在一些人身上看到人性,在一些人身上看到兽性。这才是完整的众生相。对比各种特性是一个毫无价值的问题。在特定的环境里,兽性存活的几率要多得多。
所以,对人性要保持足够的警觉。也正应了萨特所言-----他人即是地狱。
关心这些与自己并无直接关联的历史或内容是徒增烦恼的开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历史已经足够提醒我们已发生的历史还会卷土重来。这些历史不在他处发生,就是此处发生。阅读一段历史的好处就在于我们了解到历史的重复性。而这一特性才是让我们深感警醒的。
谁也不会想让自己成为这本书中随便的哪一个人。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结尾处深究不放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