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高中毕业那年暑假一天一部20集的剧比起来,跟研究生期间追剧追得每当新剧集发布的前几天就开始倒计时比起来,现在的我一年难得想把一个剧从头看到尾,但是这部《请回答1988》,我没舍得拖一分钟,花了差不多20余天,哭过几十次,就连主题曲听了都不下一百遍,那段时间及那段时间之后,我总是常常会想起双门洞的那些人儿、那些邻里家常的事。
那些触动我的父母子女和解
五个家庭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烦恼。德善的爸爸因为给别人担保失败,不得不全家住在半地下室,钱是他们家的烦恼,但是钱不是他们家不快乐、不幸福的理由。德善依旧可以以家庭当中失去关注点的二女儿身份得到爸爸特意准备的生日蛋糕,宝拉看到妈妈在雨中追赶到脚趾头出血、歇斯底里在警察前维护她,彻底承认了年轻的冲动与错误,余晖每天去接爸爸得到一个冰淇淋偷偷吃完再回去的父子秘密,爱在德善家。
豹子夫人的大儿子正峰长达7年高考未中,成为他们一家的心病。二儿子外表冷漠不轻易表达爱更是让豹子夫人在善宇妈妈炫耀与儿子无话不谈间眼神悄然暗淡。但是善良的正峰在做完手术的第一时间问弟弟是否还流鼻血,细心的正焕看到父母PS的合成结婚照,为父母策划一场温馨的婚礼,爱在正焕家。
善宇的爸爸很早就离世,单亲妈妈带着他和妹妹总遭受常人无法理解的心酸。同样没有妈妈的阿泽,更是对德善爸爸坦彻心扉的说,每一天都想妈妈。单亲的家庭总有相同的诉求。这个剧要说最故意的地方也许就是阿泽的爸爸与善宇妈妈走到了一起。善宇妈妈在自己母亲即将到来时,穿最好的衣服、把冰箱塞满食物、借了许多煤球,但是她的母亲在厕所旁看到晾的破旧衣服,留下信封中不多的钱。善宇妈妈给母亲电话接通的瞬间就背着两个孩子失声痛哭了,身为单亲妈妈,她也同样是她母亲无比珍贵的宝贝女儿。这也是全剧我哭得最厉害的地方。阿泽爸爸每次都要记阿泽出国比赛的酒店号码,阿泽最后对爸爸和善宇妈妈的成全,父子的感情内敛却真挚。娃娃鱼更是在妈妈陪伴的一顿早餐中幸福的傻笑不停,他们的家,都有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无非就是父母希望子女平安、成长,子女希望父母健康、快乐。剧中父母子女的场景更能让我想起我与父母的点滴。读书时写作业妈妈在旁边织毛衣,织针有节奏的拍打她的皮衣,至今我都能想起那“嗒、嗒、嗒”的声音。妈妈深夜结石疼痛发作,我在医院陪伴她打点滴,看着她用手机打下祈祷的文,妈妈在后面看到我写文字竟然也湿了眼眶。每次看到我的文章,妈妈总会一字一句不想错过任何的去读,在写《人民的子弟兵,我想对你说》后,妈妈在转发了我文章堂哥朋友圈留言“文章是佳佳写的,写的不错吧”,她更是激动的打电话给我,“文章写的太好了,我都读了一遍又一遍。”微不足道的进步,妈妈总能欢呼雀跃。此刻正在家里码字的我,妈妈又端来西瓜,陪着我吃完,又轻轻的下楼了。不善言辞爸爸只会在我都不知道怎么在简书打赏,更不知道被打赏的钱怎么拿出来的情况下,每次给我打赏20元,还是后来不经意说的。父母看到子女成长、进步,喜悦总是这么溢于言表。
我愿活在胡同的“大同”社会景象之中
胡同里人们的日子总是简单又幸福、真实又美好。在这里,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邻居帮邻居,朋友爱朋友,各以各的方式,都是刚刚好。每一家父母与子女的和解,每一次邻里不动声色付诸行动的关心、每一场在阿泽房间朋友的打闹与互相吐槽,都赚足了我哭与笑的泪水,都成了我回忆中无比珍视的画面。
每到饭点,每一家的妈妈都在自家门口喊“******,吃饭啦!”剧中很多家中吃饭的场景,菜没有多丰富,但是气氛都温馨,我愿意活在这个胡同里。现在的我们却常常是一个电话,一个微信语音,“妈,我不回来吃饭了,别等我。”然后父母安静的看着桌上精心为孩子准备的饭菜,默默拿起筷子。
胡同里吃饭有一个场景,各家孩子端各家的菜跑进跑出,最后每家的菜都换了种类,最后本来只有简单菜色的阿泽家有了满满一桌。豹子夫人家吃饭有一个场景,大人们在客厅载歌载舞,孩子们在房间里嬉笑怒骂。我愿意活在这个胡同里。现在的我们住在高楼里,不知道自己邻居是谁,偶尔住了好些年,也只是客套寒暄。人情味在楼层越来越高的世界里,逐渐低入了尘埃。
五个朋友在阿泽家看电影,或是吵闹,或是静静躺着,娃娃鱼放屁,然后被队友恶狠狠的嫌弃的场景,我是笑出了眼泪。有这样的朋友,我愿意活在这样的胡同里。虽没有一段发小直至亲密无间的关系,但幸运有三五能说话的好友。躺在Joyce小姐的床上,我们无话不谈,人生、爱情、工作随意切换话题;一个剧、一本书后说不完的分享,一起走过考研,是能随便说话的人;与我一同去西藏的Zhan小姐,平日里毫无保留的分享各种时尚心得,彼此轻松的去八卦某某某,也算革命友谊。友情宝贵,珍惜的太迟,错过很多人,唯希望再遇见有缘人:能有共同经历、路上互相支持,彼此轻松调侃,那么随着时间下来,总能沉淀一笔未来友情的财富。
《请回答1988》里每个人物我都爱,每个家庭我都喜欢,这样的一部剧,你会去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