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应该还有个副标题——站桩练习的感悟与道德经的启发
最近听师父讲拳理,感觉比之前有进步,能听懂了,悟到的更多了。
我想,这或许是时间积累带来的成果。比如,师父教站桩时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拇指轻按在食指第一个关节处,中指按在裤子前中线上,然后站好。站桩时要虚灵顶劲,尾闾下垂,气沉丹田。
这样的描述很有画面感。谁知师父又提到含胸拔背,还要圆裆垮。我就琢磨,气沉丹田、虚灵顶劲、尾闾下垂,这仿佛是一根竖线或者棍儿,而含胸拔背又是一条曲线,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每次站着站着,就发现双腿不自觉地弯曲了,有时还因为腿吃力而酸痛。
我觉得站桩不该是这个样子。正好前两天读《道德经》时提到“无为”是最省力的,那么站桩时应站出空松静的感觉,还要有脚踩莲花的意境。而我之前那种站法,不像脚踩莲花,倒像寺庙里四大金刚的站法,双腿用力,肩膀端着。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怎么才能对呢?无意间我发现自己站桩时脚尖有点外八字,于是将脚尖调整成平行朝前,一下子就找到了站桩时圆裆胯的感觉。
师父说站桩时要有漂浮感像脚踩荷叶,要能站出鹏意来。怎么站出鹏意呢?当双脚开立,脚尖朝前且双脚平行时,两腿呈圆裆状态,有点像O型腿,此时尾闾下垂,还要保持虚灵顶劲的状态。当双手搭在腿前时,真的能呈现出含胸拔背的动作和形态。师父还说,摆好姿势后就站着别动。
呼吸时,气息要走任督二脉。吸气时,从百会穴沿着后脑勺、脊椎骨,到第14节腰椎时,斜插入丹田,也就是肚脐下方的位置,再从肚脐处向上,经鼻腔呼出,这样形成一个圆周。呼吸很重要但还不能刻意,要逐渐忽略呼吸的过程。我昨天调整站姿后,今天站桩时明显感觉双腿不吃力了,也没有酸痛感。
我还联想到师父所说的像坐在椅子上的感觉,我想应该是75cm高的高凳那种,人坐在高凳上时,尾闾下垂,双腿不用力。嗯,那么两条腿就只是起到支撑作用,相当于搭在那儿,让人不至于瘫倒在地。昨天和今天站桩轻松了许多。还要继续体会。
刚才读《道德经》其实很好懂,里面又提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就想起师父说过的,所有的阳都是由阴转化而来。比如说云手,就是阴阳转化的体现,每一次的阴阳转化都是因为阴动了,所以阳才动。
站桩就是在形不动中站出神动。
所以,《道德经》真的是经典啊,是拳经的基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