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今天分享的书名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作者是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
关于俞敏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的一个故事: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一是蜗牛。蜗牛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但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年轻人嘛,就该有一段足以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
今天,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关于成长的内容:为人、处事、读书。
为人
1.追求高质量朋友圈
交朋友要尽可能结交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升级自己的社交圈。
俞敏洪刚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跟周围人的思想无法产生共鸣,非常苦恼。于是把很多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找回来,在不同个性和文化的碰撞中,成立了新东方。可以说,没有这些朋友,俞敏洪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朋友,如果两个人可以保持同步的进步速度,也还是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
2.做人要像水
做人要低调,不争。遇见利益、名声尽可能往后退,才能给自己留下积累和发展的空间。
把自己放得越低,你的容量就会越大,空间就会越广,机会就越多。
像水一样不断前进,持续努力,冲破障碍,自我涤荡。
3.做事先做人
先做人,后做事。人都做不好,事就更不必说了,
比如学英语,重点不是如何学,而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事情,就必须专心致志,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处事
1.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在一生中,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很了不起。
我们要走得更高、更远,都需要成就感的支撑,获得成就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20多年,从没考虑过房地产等投机行为,因为这些事会分散他投入新东方的注意力。也正是把握住了关键,新东方才能始终屹立在龙头地位。
2.做事要像山
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坚定到底才能把事情做好
由于起点的不同,同一个目标有的人可能五年就能达到,有的人需要十年才能达到,但是这并不能动摇我们对目标的信念。
就像雄鹰和蜗牛,只要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看到的风景就是一样的。
3.建立标准,就高避低
标准指的是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一旦建立就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更改。
比如说当身边出现道德标准或行为标准比我们低的人,不能因为对方的错误就改变自己的原则,更不能向他们靠拢。
读书
1.进步是一辈子的事
刚进北大的时候,俞敏洪连《红楼梦》都没看过,感觉跟同学之间的差距很大,痛定思痛之后拼命追赶,用大学四年的时间读了近800本书。
毕业之后,即便是出差,俞敏洪也会带一堆书,总觉得没有输在身边,灵魂就没有安全感。
2.让读书成为习惯
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又或者阅人无数。这些都只是基础,我们必须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才能感到充实,获得成功。
好习惯应该重复,成为一种自然的个性,进而成为命运。
我们的行为、思维、反应大多基于过去的习惯,很多时候决定命运的是我们面对事物的态度,而非事情本身。
3.读100本书的秘诀
俞敏洪一年可以读100本书,他的秘诀有三个:悟读、精读、泛读。
悟读就是仔细阅读、认真领悟,甚至是背诵,这种方法主要用在顶级经典著作。比如《论语》、《孟子》、《中庸》。
精读就是把喜欢的书多读几遍,体会书中的文笔、知识、思想。比如《百年孤独》、《南渡北归》。
泛读就是有选择地读,遇到啰嗦的就一扫而过,看到有价值的就慢慢阅读,最后把重点再回顾一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只要舒服就好,毕竟是别人的观点,用来参考就好。
总结一下,俞敏洪给年轻人的三个建议是:
为人要宁为牛后,不为鸡头;
处事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让读书成为一辈子的习惯。
人生中有三件幸福的事,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
金句总结:
年轻人,去闯,去努力,去奋斗,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做坏事,只要保持良心,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能做。
这个世界上90%的人都是追随者,但你要对自己说:“我不是,我是来引领这个世界的“
有时,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的,恰恰是不愿意迈出第一个脚步的我们自己。
永远相信,永远充满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