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的《情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少女在她15岁至18岁时发生的故事。整部小说以少女与一个中国富二代的情感为线索,穿插着对于少女家庭的描写,以及对故事的发生地湄公河流域景象的描绘。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小说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厚重的悲伤之情,正如译者王道乾在绪论中所介绍的:“悲剧内容既十分沉重又弥漫全篇,很是低沉悲伤”。
主人公少女的身世是悲伤的。文中有大量的篇幅对少女家庭进行描写,出身于一个落没的白人之家,即使身为(在白人自己看来)本应高贵的白人,也无法摆脱家境悲惨的现实,垂死的父亲、无能为力的母亲、暴力成性且啃老的大哥、始终被欺压又弱小的二哥。少女爱她的母亲,因母亲终日为她的这三个孩子操劳而痛心;少女也恨她的母亲,因为在少女看来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那个将家产败光的大哥。但也正是因为少女如此的家境,才促成了少女与富二代的感情故事。少女与富二代的感情是悲伤的。富二代胆小的本性以致他无法为了少女而放弃家产,少女也未曾承认自己爱过这个中国富二代,两人的感情最终以少女求学结束乘渡轮永远离开而画上句号。而富二代对少女的爱又是疯狂的、痴迷的,这份爱并没有因为分离而停止,两人分开多年后,他给少女打来一通电话,电话中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少女一开始选择和富二代在一起只是因为钱,无论是谁,只要是一个有钱的男人,少女都会愿意。但后来,或许是因为两个孤单的灵魂心心相惜,她即使不曾承认自己爱过这个中国男人,但在渡轮上的离别之际,在她的心里早已泣不成声,不得不承认这段感情早已深深刻进了少女的心中,无法抹去。
最后,一部作品能流传至今,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情节,还离不开作品之中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描写与刻画。故事发生在旧时法国的殖民地越南,文中将湄公河的喧嚣、嘈杂、热闹而又热情奔放的一个热带地域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房间四周被城市那种持续不断的噪音包围着,城市如同一列火车,这个房间就像是在火车上。窗上都没有嵌玻璃,只有窗帘和百叶窗。在窗帘上可以看到外面太阳下人行道上走过的错综人影。过往行人熙熙攘攘。人影规则地被百叶窗横条木划成一条条的。
少女的身世仿佛是那个时代法国许多家庭的缩影。少女与富二代的风流韵事也或许是发生在那片殖民地上所有故事中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