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让老公给我唱首歌,他唱了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顿时吃了一鲸,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
他笑着说:“这是我学过的第一首歌。”
我说,但我们搞心理学的,你怎么唱这首歌,这首歌可是造成了多少人的创伤啊。
1.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何妈妈你不那么好?
从小一直听着赞扬母亲的伟大而长大,其实这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多么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因为这种做法其实将母亲们都置入了一个万丈深渊的边缘上,将孩子们都放在一个离恶魔相当近的距离上。
完美的人跟渣人其实只有一寸之遥,因为你只要做了一点错事,坏事,你就不完美了。而一贯完美的人变得不完美会有一个惨痛的下场:渣。这么残酷是因为,谁让你曾经太完美呢?
人家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有些人说:我的妈妈会有时不关注我的感受,有时控制我,有时指责我,有时还厌烦我...
这些妈妈的不好,无形中造成孩子许多内心的创伤。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在咨询室里跟我细数母亲的问题,因为我们情根深种一个概念:母亲应该是对我最好的人,母亲应该没有对我不好的时候,这才是对的。
可事实上,这只是一件非常错误的洗脑魔咒,不但违背心理学,还违背生物学。不但让母亲们很难做,也让孩子们容易痛苦。
2.照顾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是早产儿,因为人类的直立行走使女性的产道变窄,婴儿不得不提前出生,否则太大的婴儿没办法从产道中生出来。动物的孩子生下来都会跑,会跳,会躲避危险,但人类的孩子生下来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是一个瘫痪的,依赖共生的,还附带着很多道德光环的生物。
所谓的道德光环就是:没有照顾好婴儿的母亲——就成了坏母亲。
但在生物上,人类的母亲只是为了独立行走而不得不去照顾这个应该还待在子宫里,通过胎盘吸收营养的婴儿。
也就是ta出生后,要在现实世界里继续营造一个子宫的环境,好让ta舒适地活着。这其实非常非常难,因为子宫的环境跟现实环境的差别太大了。
因为出现了这种不得已的照顾方式,所以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必然会觉得母亲有很多让自己难受的地方,有很多不满足自己生活安全感,舒适感需要的地方。但思想教育却说:母亲就是最好的人。
这种教育其实非常容易让人感到分裂,因为它违背现实规律,违背内心感受。
可它那么强大,且影响大,以至于影响了所有人——所有的母亲都用好母亲的标准要求自己,所有的孩子都用伟大的眼神看着母亲。
而另一方面的母亲的声音说:“真想随心所欲,不做个好母亲,但不行,因为我不做就会被无数的眼睛盯着自己,批判我,指责我。而且都说母性伟大,所以我相信我可以的!”
孩子的声音说:“她没有那么好,但我要求她那么好,而且我相信她可以那么好,因为都说母爱最伟大嘛!”
然后一次次的考验,伴随着很多失望;一次次的检验,证明这不可能完全做到。没有母亲能一直做到,也没有孩子能一直感觉到,但我们好像都相信了这种全民期盼。
但不得不补充说明这种思想教育其实有积极作用。因为它促使让全民早产的婴儿们能更好的获得出生后的安全感,这当然也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安全感。
我们看到自然界的动物们都十分警觉,因为面临很多危险,如果早年婴儿的安全感满足的不够,长大后也会带有这样的警觉性,可这种警觉性多数情况下不有利于人类文明和人际关系,就会造成这种孩子以后在人类社会里生存上的很多困难,所以早期的安全感确实相当重要。
3.为何如此歌颂,让我们失去了自由
但过度的歌颂就出现了问题。而其实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很多创伤也并不需要当成创伤。
比如有位来访者说:“小时候母亲总是使唤我,这我觉得很委屈,因此我感到心灵的创伤。”
但如果她没有“母爱就是伟大的,母亲就是应该对我好的”这样的思想,她可能会换一种视角看这个问题,比如“母亲给我吃喝穿戴,她使唤我是正常的。但我有时候懒,我不想做,这会让她觉得白给我吃喝了,所以她会骂我。”也许这么想会造成心理上的不愉悦,但这可能就不会造成心理创伤。
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强调母爱的伟大?
一方面,在生完孩子后,由于激素的影响,母亲确实会突然母爱爆棚,这种爆棚的母爱也许会让人类自己也感动了自己,所以我们歌颂的是突发而来的激素反应,激素作用过后,母亲就会回归一个正常人。(不过激素问题还有待于科学考察)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防御方式:反向形成。也许所有的母亲都体会过照顾孩子时的那种无力感,无助感,和无知感,因为毕竟妈妈不是全能的超人。面对这些感觉的时候许多母亲的应对方式并不算好,甚至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所以有很多母亲会感受到:“有时我真想抛下孩子,离开孩子,甚至是掐死孩子。”可这样的想法肯定吓到了她们自己,所以这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即越向左边发展的事情,我们越往右边说——也就是越觉得母亲并不伟大,就会越歌颂伟大。这就好比是一个胆小的人会经常说自己胆大,但真正胆大的人可能什么都不说。
可伟大并不能算一个好的词汇,因为跟这样太高大的词汇在一起是容易被绑架的,就很难再向不伟大的方向迈出一步,即使迈出了好像后面也会有很多惩罚在等着,这会在内心造成了严重的分裂冲突。比如一位年轻的母亲出去玩几天,朋友圈势必会一堆人问:“你自己去玩的?你没带你家孩子?你自己这么潇洒?哎,我可不像你这么幸运。。。”
如果我们能够变成只是客观描述事实,比如母亲做了什么,孩子做了什么,他们一起做了什么等,只是这样的看待母亲,其实母亲和孩子就都可以感到心灵更加自由,也可以让我们都减少很多本来不会有的创伤和痛苦。
本文作者:许艳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排列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擅长:精神分析,家庭治疗。
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