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要以集中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用好“三面镜子”,“照”出问题,“理”清成因,“找”到思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拿起“放大镜”,把五花八门的问题“照”出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往往隐藏在基层治理的细微之处,它们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主动下沉基层,深入群众,传达政策,摸排问题,发现问题,把脉问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舆情监测等方式,精准发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要畅通渠道倾听民声,健全信访举报机制,鼓励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网络举报等方式积极反映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广的问题,要迅速组织纪检力量进行调查核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用好“透视镜”,把千头万绪的成因“理”清楚。面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查处个案,更要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对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将问题放在整个治理体系中来审视,推动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确保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无死角、全覆盖,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架好“望远镜”,把久久为功的思路“找”出来。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权力运行的边界和规则,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有力保障。要注重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廉政警示,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索监督工作的新质生产力,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苗头,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用新质生产力助力监督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为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明确了方向,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持续纠治民生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