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以来,忙了很久,总算可以有时间回忆回忆过去穿军装的时光。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训练和生活很艰苦,但是我觉得很快乐。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很多很多,比如睡到半夜,听到巨大声音,大家醒来一看才知道有的战友从上铺摔下来去,正在朝床上爬。
还有的老乡,紧急集合的时候动作太慢,抱着被子参加队列,当然这样的事我就不说名字了,不然到战友聚会的时候。这位老弟肯定要和我炸个大杯酒。
分兵那天,我们整个新兵大队都在师部操场上集合待命,等候分兵。所谓的分兵就是把全体新兵,补充到连队里,提前大家在一起打听过了。我们有坦克分队、工兵分队、高炮分队、运输分队、侦查分队、防化分队、通信营、师医院。总之我们部队就是多兵种合成部队。但是这里面特别热门的有运输营、警卫连、据说还有一个修理营。运输营可以学开车,在当年确实是热门。只是我觉得当兵就要打仗,要拿枪要开炮最好开坦克,这才是当兵。
警卫连热门就是因为,警卫连的兵首先要给首长当公务员照顾首长生活。首长身边的人当然个人进步要快。可是我只是不喜欢给别人做这些事,觉得没出息。所以在警卫连去我们连队挑公务员的时候,故意躲起来。当排长点名让我去应试的时候,故意和挑公务员的军官捣乱,问我啥,我都说不会,可能是当初我太幼稚吧。至于修理营更不是在我考虑范围了。
我们早早的打起背包,拿着自己的战备包。整齐的排列大操场上。可是在大喇叭里喊到的第十个名字就是我,我赶紧拿着自己的战备包,跑到已经排成一列的队列中。然后又从队伍里喊出了三十多人,带队的军官带着我们列队走到操场旁边的车队。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别的接兵的车都是大卡车,只有我们是大客车。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已经知道,在部队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军人就要服从命令。
我们默默的坐上客车,随着路两边的树木刷刷的向后略去。我发现车辆不断的向北方行驶,带队的军官仍然没有告诉我们要去的地方。我默默的张望了一下,我们同新兵连也就是我们宿州地区的只有六个人,其中只有我一个灵璧的,宿州的我也只认识新兵五班的一位姓丁的战友。
车行了约七个多小时,时间从早上八点集合,到了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在十二点的时候,带队的军官给每个人发了一袋面包,那时候的面包还没有现在这么油腻。我一直觉得不太油腻的面包是最好吃的干粮。可惜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了。这几块面包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只是有点感觉,肚子仍然咕咕叫。
车一直在山间的路上行走,虽然路况还好。但是两边没有间断的山峦,告诉我这个地点没有我们新兵连所在的镇江地区繁华。慢慢的车离开主路,拐进了朝着山里更深的方向前进,大约又走了七八公里,终于拐进了一个部队大院。在一个操场停了下来。带队的军官把我们带下车,这时候过来一个面目比较和善的还有些英俊的军官带着一个瘦高的老兵。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连队的指导员,虽然看着很和善,但是带兵很有一套,凶起来不得了,大家都有些怕他,可能这是部队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吧,老话说慈不掌兵,没有一点威严根本不能带兵。
这时候指导员把我们分成两部分,一部份给了三连,剩下的二十人那就是一连的了。通过指导员的介绍,才知道我们是修理营,一连是坦克修理连,三连是制配连。我就是修理连的了,指导员说,我们现在还不能分下去,还需要有一个新兵排过度一下。这个瘦高瘦高的老兵姓王就是我们的新兵排长。
结果王排长带着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带我们去营房的储水池打水洗脸。通过排长介绍我才知道我们这里因为是丘陵地区用水不方便。平时都是靠兄弟单位给我们供水,夏季供水紧张的时候,我们只有靠储雨水和到附近水塘里拉水才能生活。我看了一下周围才发现,我们的营房就是建在山顶上。据说我们营房是推平了几个小山头才建成的。后来出去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村庄也一样都是建在山上的,只是村庄没有能力推平山头。这样建起来的村子一栋房子比一栋高,就像是山寨一样很有地方特色。
洗好了脸,排长带着我们去食堂吃饭。一到食堂看到桌子上摆着三盘菜,里面有肉,不仅有肉,还是一盘炒肉片,还有一盘鱼,只有一盘素菜。
我一下子就对这个连队有了好感。可能是新兵连吃的太艰苦的缘故吧。肉已经是很久没有感觉了。虽然没有分到作战部队,虽然有些偏僻,但是伙食这么好的部队一定不会差。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天天上午要去课堂上课。其实说实在的,我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刚刚拿到书本和笔记本,我还很反感。真的是到哪里都躲不开学习。可是一看学习内容还不错,不是枯燥的数理化,是坦克构造与修理,还有一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个倒是很对我胃口,我从小就喜欢机械。所以我学的很认真,我和其他战友比起来学的比较快一点,这可能是我不管怎么样也是高中毕业吧。
在下午的时间就不是那么轻松了。每天的下午,王排长都带着我们去挑鱼塘。可能我们北方人不知道什么叫挑鱼塘,在南方很常见。就是说鱼塘时间长了,里面会有很多淤泥。影响了鱼塘的容量和水质。这需要将水排干,把里面的淤泥都挖出来,抬走。
作为北方人,又是城里长大的人。我对这些比较陌生,好在我也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学着这些南方的战友,挖泥,挑泥。干的还不错,挑鱼塘的时候已经七月了,太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大约一个星期后,就发现身体漏在外面的皮肤都裂开,褪掉,又痒又疼,一摸一块块的掉。现在见到军事照片上的战士们后背的皮肤暴晒的裂开,我知道那是真的。因为只有军人才能承受。
鱼塘里挑出来的淤泥又是上地的好肥料。我们又把这些淤泥送到连队的菜地里。我们的军队都有生产的传统,每个连队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菜地。都会喂猪。这些有些有趣的事情今后再说。
在一起劳动的时候,我们这些新兵不分地域省份,很快的建立了友谊,这正验证了,一首军歌。我在新兵连学会了唱,但是一直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那就是《战友之歌》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
这里面说的,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我在这个时候才有深深的体会。这段时间的劳动,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兵,马上融入了一体,我迅速的认识了来自福建的调皮捣蛋的林肪,来自温州的聪明的胡建春,来自湖北的徐平,来自江苏溧阳的小胖子赵俊荣和我们安徽的邱志宇。也见识了不同的文化差异。比如在挖鱼塘的时候见到水蛇,虽然已经是当兵的人了。嘴上说的不怕但是心里有些慌张,还是福建人,湖北人胆子大,直接用手抓。最大胆的林昉,直接在鱼塘边的树上就给水蛇剥皮抽筋取胆了。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炊事班用挖出来的小龙虾,鱼和水蛇炖了一大盆。我们指导员端起这盆菜,介绍说这是我们新兵排的收获,给大家加个菜。然后每一桌都分了一点,这也是部队的同甘共苦的传统。不过我吃的时候,有点壮着胆子,毕竟我从来没吃过蛇肉。还好味道不错。
这就像我对连队生活看法一样,虽然看着纪律严明,训练很苦,但是你要是喜欢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