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我知道不少改变自我的方法,也有改变自我的迫切愿望,但是我的生活依然不能自己做主,我强大的潜意识会把我拉回原来的样子。
这就是自动化反应。成长,就是从自动化反应到有意识选择的过程。
一、自动化反应
自动化反应就是无意识的选择。每当发生一个类似的或相同的情境的时候,我们的反应都是雷同的。这种自动化反应也被心理学家称为防御机制。
例如,每当我丢了手机,我就会陷入抑郁,觉得沮丧,感到挫败,觉得什么都做不好。每当我工作出错,我就觉得一无所是,什么都干不好。每当我外出学习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高手,把我比得一无是处,我会觉得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是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及。遇到任何的挫折和困境,我都成功地证实了这个我努力改变的定律:我真的很差劲。
再比如,每当有人否定我,我就本能地想反驳。我会拼命解释:我不是你说的那样,无论他说的对或者错。即使别人夸奖我,我也会忍不住去否定他:我不是你说的那么好。
经验给了我们太多便捷,也形成了这些自动化反应,继而让情绪释放,让情绪牵着自己走,陷入了更大的漩涡。但让我们痛苦的,恰恰也是这些过时的自动化反应。
二、自动化反应来源于童年,它早已过时
痛苦是一种主观感受。世界上只有客观存在,而没有痛苦,只有你的体验会觉得痛苦。客观是不会压垮你的,除非你的应对方式与客观事件产生了失调。
痛苦的客观来源就是压力事件,那些让我们感受非常不好的事件。当压力源来袭时,我们会本能地调动起经验里习得的模式以应对。或者讨好,或者指责,或者讲讲道理,或者否定自己,或者干脆逃避离开。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曾经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如果非要追溯,就会追溯到最初6-18个月的时候建立的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里。那时候在和作为世界的代表的父母相处的时候,想尽了各种方式来获得他们的关注,或者大哭,或者示弱装可怜,或者干脆放弃希望以免失望。这些最原始的方式让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理营养,继而生存,然后长大。又用反复使用才习得的方式对事情作出的应,有时会得到他人关注,有时得不到。久而久之,就成了自动化反应。
但是社会完全不是当年的家庭,你所面对的人群也早已不是你童年即婴幼儿时期的父母。你所拥有的经验反应已经过时。你必须重新选择一次,要怎么去面对世界。
也就是从自动化反应走向选择性反应。
三、调整过时的自动化反应
打破自动化反应,要经过两个步骤:
(一)反思与觉察
反思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有人称之为元认知、心智化。也有人对反思与觉察做了明确区分:反思就是心智化的过程,觉察就是反思主体跳出来看着自己在内心里和他人的对话,做自己的旁观者。我把二者统一称为觉察。
当我做错了事的时候,自动化的反应就会跟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进入一个越来越深的迷圈。觉察就是我跳出这个圈来,看着自己:我为什么要难过?难过是怎么发生的?我是怎样把自己放到这个惯性思维的圈里的?
当我对某人感到气愤不已的时候,我会越想越生气,越生气越觉得这个人有问题,越觉得有问题越对关系感到绝望。觉察就是我在此刻停一下,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下:我为什么要愤怒呢?
听起来像是:某人在宾馆里喊了我一句“老李,你闺女又和别人打架了”。然后我自动化的习惯性的就开始往楼下跑,为了能尽早到达楼下,我加快了脚步。但是跑到一半我停了停脚步,不对,我不姓李。然后我又想管不了那么多了,又被经验里“我要努力”的想法拉着往下跑,又一想,不对,我没闺女啊。然后我还是控制不住的觉得人就是应该先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又一想,不对,我还没结婚啊……
觉察就是:停一下,怎么了,为什么要这样。
有这一刹那的时间,就开始了新的认知之旅。
这是真的吗?我只能这样吗?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和方式吗?通过这样我能达到目的吗?最最初的经验里曾经达到过,但是长大后发现,100次里已经有90次我是失败的。于是接下来就是更艰难的过程:
(二)选择
如果给自动售货机投币,而它不能100%给我出一瓶可乐。我除了像以前骂它混蛋外,我还可以选择去商店购买。因为商店我给它钱,它100%能给我一瓶可乐。这就是换种方式。或者我选择喝水不喝可乐,或者我换台售货机。总之方法有很多。只是我的习惯性反应就是认那一台售货机,但我的目的只是解渴。
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很多,如此可供选择的路就多了。
觉察就是这样一个打破自动化反应的魔咒。然而觉察的过程必然是痛苦与艰难的,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又中了自动化反应的毒。我们必须要经历虽然痛苦但却积极的适应过程。
你不需要要求自己面对压力情境即刻做出觉察:此刻,我该怎么做。你只需要在做了的时候,多一个觉察,别再让它继续恶化,别再越来越远离你的本意。然后给自己几个选择:我是要继续,还是停止,还是换种方式。然而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对应着相应的责任,你选择,你负责。
这也是自由。
自由就是当面对压力情境,我可以不再被潜意识里的恐惧推着自动化反应。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来决定如何应对情境。觉察会让我们体验到存在,而不是再被外界的事物淹没和解离。那一刻,我们成了自己的主人。
文章版权信息
- 原文作者:李鸣
- 原文地址:http://www.xinli001.com/site/note/18204/
- 本文关键词:心智能力,觉察,自由,自动化反应,选择性反应,有意识
-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团队转发,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