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是一个执着于给儿子买书的妈妈,四个月开始第一次给儿子买绘本,到现在陆陆续续买了几百本。3岁的儿子每天都要看上几本书,晚上玩得不肯洗澡,只要说一句“现在洗澡的话,可以多看一本书”,立马噌地爬起来。有次一套28本书到手,儿子不吃饭也不顾我感冒喉咙冒烟,非要我把所有书给他读一遍才心满意足。
前几天,先生突然问我有没有周云蓬的《绿皮火车》,我开玩笑说:我怎么这么有文化,你要什么书我就有什么书。说完默然,“书”-----似乎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
结婚前,单身狗一只,业余时间一大把,除了娱乐活动,最喜看书。我不愿在电子设备上看,也推崇“书非借不能读”。喜欢到新华书店一本一本挑选,拎着重重的一袋子书慢慢走回宿舍。选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散文、漫画、游记、经典,甚至还买过和自己的工作、生活完全无关的中国传统建筑。有些书其实我并没有看完,有的是因为太专业、内容晦涩,有的内容或文风不合我意,便随手丢在一旁。我看书速度并不快,买书却是如流水般哗哗,那时候单位每年发的800元书卡用只够用上两、三次,看着书架慢慢堆满到放不下,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梁实秋先生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想想真是有趣。回到家会细细地将新书一本本拆封,拿出签字笔,在扉页上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世界上又多了一样专属于我个人物品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结婚的时候,装了4个大号皮箱的书,先生扛着上5楼累得气喘吁吁。
生娃后生活重心转向家庭,虽然除工作之外确实大部分时间被日常杂事所占据,但说没有看书的时间纯粹是找借口,关键还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够自律。陆放翁有两句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零碎时间可用。每日有点空余时间只想轻松刷刷手机,注意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想起真是羞愧。
想象着书堆到家里无处下脚才好,一屋子的书香;想象着儿子踮着脚从书架上选看我们的书,丰富视野。一边引导儿子多读书多看书,一边却放松、纵容自己的懒散。我想开卷总是有益的,不成想自己却成了那个落后分子。
痛定反思,给自己定了几点规矩,希望能够坚持:
1.既然现在对专业书籍提不起兴趣也不强求了,从喜欢的散文、游记、历史开始吧;
2.办公室放上两本书,手机远离触手可及的位置,工作闲余不刷手机多看看书吧;
3.在学习平台上找些解读经典书籍的音频,在家洗衣做饭时可以兼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