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的同义词是告别。
一场与依赖、与陪伴、与肆意的告别,别后,我就再也不能凭借“学生”这个身份去撒娇,去放肆,去逃避了。
这个时候我的耳机里是一首叫做“致大学”的纯音乐的单曲循环。或轻或重,或急或缓的钢琴声一直伴随着心的跳动,我也开始回顾我的大学。
我以何致我的大学?
这四年,我没拿过奖学金,我逃过课,挂过科,正经地说我的大学无话可说无功可刻,可是我仍要感谢它。因为这四年我一直在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尝试、突破,我读书、写字、行走。当我可以坦然地做自己,当我的心可以平静地跳动,当我看到各种不同的风景,当我拙劣的文字能够集合成一个小本子,当我可以如愿到达我一直梦想的杂志社,我终于可以说,这四年我没有白过。尽管遗憾还是有很多,但是遗憾之所以为遗憾,是因为无法弥补了,那就放过吧。
在这首音乐的下面,有人这样评论:前12秒,准备去大学,各种美好的憧憬;13~38秒,大一,各种活动,渐渐适应大学生活;38秒~1分,大二,觉得大学原来不过如此而已;1分~1分57秒,大三,想通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实习、考研、拼搏;1分56秒~结束,大四,回忆大学四年……大学不过一场好梦。
确实如此,大学不过是一场好梦,不管你的大学是拿过奖学金,还是逃过课挂过科,不管你是学生会主席交际达人还是孤身一个人宿舍藏身,你最后大概都不会否定大学的美好,这四年你做了一场暧昧迷离的梦。
如今,天将明,梦将醒。最后的音符按下的时候,明显的仓促,明白的不舍,可是啊,音乐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蒲公英的种伞终究要飘远,我们终究要毕业。曾经对于大学的期待,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可以穿上学士服,现在却希望可以迟一点再迟一点再穿上那一身告别的礼装。
这一场告别,是一场与十六年的告别。
在这之前,我已经经历过三次告别了,告别小学的时候是迫不及待的欢雀,就像是每个小孩迫不及待想要长大那样的期待;告别初中的时候,有些伤感,但是眼里的泪水强忍着回到家里才流出来;告别高中的时候,并没有预料之中的解脱感,反而是意料之外的怅然若失,道别时候,所有人抱团痛哭。这一次,就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告别了,告别之后是山高水长,前路漫漫,人去也。我们会不舍痛哭吗?这是不言可喻的,如果说高中毕业那一晚是一群半大孩子的懵懂之哭,而这次,却是一群大人的彻懂而泣,那场面,该是多伤感。
载着我去下一站的火车鸣笛了,我使劲挥手,再见了。感谢这一路上教导我的老师,陪伴我的朋友,我走了四年还是不够熟悉的校园,而这些我感谢的人事却正是我需要告别的。尽管不舍,但我知道,最好的道别方式,就是把他们的给我的留恋铭记在心中,在远行的路上也不觉孤单和迷茫。
多少次单曲循环已经结束了,我的道别也该结束了,相送千里,终须一别,已经是该欣赏下一曲的时候了,因为人生不是单曲循环。
走出了校园之后就真的是成人了,要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上谋得生活了。这是我一直抗拒和惧怕的事,因为害怕社会的纷繁复杂,害怕自己的无能无力,更害怕被社会裹挟绑架,个性与灵魂无法保存。在象牙塔里躲藏了十六年,终究是被推出去了,真的无处可逃了,那就亮剑迎战吧,只愿身经百战再回首,年轻的自己仍未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