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从小到大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孩子内向,就这性格。”“内向”一词被解读为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孤僻高傲,林林不喜欢这些词。而邻居小秋正好相反,是个阳光活泼的美少女。
林林想像小秋一样受欢迎,可每次见着陌生人,总是脸先红了去。学校有什么露脸的机会,明明很在乎,晚上偷偷在镜子前练得滚瓜烂熟,可第二天就是上不了台。明明很喜欢前桌,却还是要摆出拒人千里的样子,眼睁睁看着喜欢的人认识另一个活泼的女孩子。
性格决定命运,林林日思夜想,觉得问题就是出在性格上。她做了重大的决定,成为像小秋一样的人。她找到当地一家“性格整容所”,这家医院非常神秘,院长告诉林林:“我们会提供免偿的服务,帮你切换你想要的性格,但是如果你想做回自己,需要很高昂的代价,这样也愿意么?”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林林特别开心,根本来不及思考。很快,她如愿变成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自己。
沉默寡言的她变成了积极活跃。她每天奔波于大大小小的聚会,认识不同的人,本校的外校的,家乡的,外地的。走到哪里,都能呼朋引伴,手机里的通讯录根本存不下。她享受到了被关注的幸福,觉得自己的人生特别阳光。
不善言辞的她学会了左右逢源。这就是自己梦想中的场景啊,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能酷炫地怼回去。再也不用因为只剩下两个人而紧张到窒息了。她如今思维活跃,健谈热情,很快跟谁都聊得来。
“宅在家”变成了“走出去”,林林的假期排得很满,逛街约饭、同城游玩、兴趣爱好乐此不疲。人生仿佛开了个闸门,五花八门的乐趣涌出来,快把她淹没了。林林再也不觉得生活单调了,她使得自己很快乐。
终于她得到了评价,外向、乐观、兴趣广泛。朋友圈五湖四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哈,都是她爱的,这就是她要的生活。
好景不长,她渐渐发现自己很疲惫。几个月的光景说了她前二十年还要多的话,见了比她前二十年累加还要多的人,参加了数不过来的活动,发展了一大堆听上去很美好的爱好。
她开始疯狂想念以前的自己。
虽沉默寡言,但擅长倾听,坐在一堆夸夸其谈的人中,只有自己会细心观察,那时候眼睛总是格外明亮,虽不说但了然于心。
虽不善言辞,但出口即是精品。她说过的话,过好久还有人记得。思考先行于言语,很少伤人。
虽不喜交际,但好友不在多而在精。她有两个拔刀相助的挚友,肯定自己,支持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似酒,口感香醇。
虽爱好少,参加的活动不多,但她自我沉淀的时间多了出来,可以一下午什么都不干,一壶茶一支花一本书,直至夕阳西下。
至此,她猛然醒悟,性格无对错,即使被换,依然有记忆。她不是那样的人,就算勉强模仿,骨子里还是那个会脸红的,总是静静坐在角落的自己。
更让林林伤心的是,她遇上了一个心仪的他。可他只喜欢安静的人,觉得林林太闹,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
“可我就是安静的呀,为什么我抛弃了那么好的自己。”
林林来到“性格整容所”,找到院长,希望换回自己的性格。院长笑了,“你是我们医院第一万个要求换回自己性格的,当时我讲的话还记得吗?想要换回自己的性格,我们医院是做不到的,换性格的代价是丢弃自我。解铃之人还在于你自己,如果你很坚定地想找回自己,那么有一天会痊愈的。”
林林陷入了沉思。
接下来的林林开始有意识地肯定自己。跟朋友在一起享受静静地沉默,不说话,就很美好;甩掉所谓的标准,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活出自我;阅读沉淀,不在乎是否合群。
春去秋来,林林花了很久很久,终于找回了自己。她挽着心爱的人,在樱花树下漫步,柔声细语,浅笑盈盈。
邻家小秋感慨,“要是性格和林林一样该多好啊”。原来小秋眼里最完美的就是自己。
别在前进的路上丢掉自己,你就是你,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