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文章,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为什么?因为你的观点是一个完全伟大光荣正确的正能量,完全满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要求。”
1月14日晚,写作群一个小伙伴收到了上面那段文字,这是专业点评老师给ta文章点评的一段话。
ta说看完老师的点评,有点无地自容,想要通过文字表达的欲望没了。虽然知道得到专业老师的点评是不容易的,要珍惜这个机会并且好好的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果你也像上面那位小伙伴一样,虽然曾怀揣着一颗作家梦,却因为别人的点评而犹豫是否要放弃写作,那有一本书你千万不能错过——《成为作家》。至少,要等看完这本书,再做决定。
《成为作家》1934年在美国出版,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 Brande),是美国作家和资深文学编辑。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刁克利翻译成中文版。
01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作家?
正在读此文的你,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
像严歌苓、三毛那样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像韩寒、郭敬明那样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抑或是像李白、曹雪芹那样写作天赋异禀的人······
然而,在作者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看世界的独特视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书写,那就能把从各自角度看世界得到的点滴体会,注入到人类普遍的经验之池。
所以,每多一个人写作,就多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个视角的原创性认识。这是每个人做文字记录的意义。
既然,人人都能成为作家,那为什么现实中很多写作者成不了作家呢?
作者说,在她的亲身经历中,有四种困难不断重复出现:
要不要写作——有的写作者对于是否要写作犹豫不决;
“一本书作者”——有的写作者在写作成一部成功之作后再无建树;
“间歇性作者”——有的写作者作品发表的时间间隔过长,难以持续不断地进行高质量写作;
“不均衡作者”——有的写作者擅长写开头,主体部分却难以为继。
作者说,写作的四种困难都不是技巧问题,而是作家气质、心理、态度与性格本身的问题。
要不要写作的困难根源可能是年轻和自卑,他们被“天才的作家是教不出来”的说法所误解。
“一本书作者”类型的写作者对于自己不能重复成功感到焦虑,继而演变为丧失自信。
间歇性作者过于依赖灵感,同时又很完美主义。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他们宁愿不写。
不均衡作家的困难表面上看是涉及技巧方面,实际上这是作家个性方面的问题,他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或者他还没有学习在故事叙述中适度放松。
越早克服这四种困难,写作者越会在成为作家的这条路上走得顺畅。
02 真正的作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看到了普通写作者成为作家的可能性,那你可能会问,真正的作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本书作者为我们打开了神秘的黑匣子,展示了作家的真实样子:
气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
要想拥有作家的气质,就要提升这四种能力:对新事物有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旧事物有记忆犹新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迅速敏锐感受能力以及对“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观察能力。
性格:作家的性格是双重的。
一面是毫无灵感的、普通平常的、讲求实际的,会忍受日常生活压力的;另一面是敏感的、热情的、有偏爱的。
很多写作者这两方面都有表现,只是程度不同。作家要训练自己能够随时切换这两种性格,又要训练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在你需要信心的时候,给与自我溺爱;需要审视作品的时候,给与自我苛刻和批评。
双重人格并不冲突,它们彼此交织,相互作用,不断加强、激励、安慰对方,那个合而为一的性格,会让作家更加平衡、稳重、生机勃勃、思想深刻。
休闲:作家通常会找到用无字的消遣方式。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消遣方式,但是大多数作家的休闲方式都相对沉默,比如骑马、洗牌、织毛衣、钓鱼、削木头、擦地板等。
这些动作都有这三个特点:有节奏的、单调的、无字的。
这些消遣方式不但能帮助作家放松大脑,反而会给大脑留出空间对文章进行构思或斟酌。
比如严歌苓喜欢游泳,村上春树喜欢跑步,而我喜欢玩小游戏。
阅读: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
像作家一样读书的核心是读两遍,第一遍不加评论的或者欣赏式阅读,第二遍要准备笔和本批判式阅读。
03 如何训练才能成为作家?
首先训练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写出流畅文字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进行无意识约束训练,可以分两步实践:
第一步,清晨写作。
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一定要在没有进行任何阅读之前快速而不加批判的书写,写完保存封存,不公开、不重读。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昨夜的梦,前天的活动等等。无论何时,只要面临才思枯竭就做这样的练习。
第二步:自己约定时间写作。
早上大致安排当天的工作情况,选出可以用来写作的时间段,大约15分钟。在那个时刻到来时,停止手头一切工作开始写作。
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后,看看自己是否总是选定某几个时间段,如果是的话需要挑战升级,每次都换不同的时间写作。
两个步骤可以循环往复,直到无意识屈服,开始让你优雅流畅的写作。就像罗振宇的朋友那样,拒绝抖音推荐的美女视频只看羽毛球视频,坚持不懈地、坚定不移的拒绝误导。
然后要学会检查、批评和修改自己的文字。
当你能够随心所欲写出流畅的文字时,你就可以重读你的作品了。在此之前要坚决拒绝重读的诱惑。
重读作品有诸多好处:
一是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从你无意识的文字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主题;
二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把那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格唤醒,自我诊断和修改;
三是找到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出优秀文字的条件。
重读的过程就是检查和批评的过程,之后就要修改自己的文字。
重点是针对发现的问题,找出修改的对策。比如你觉得自己写的平淡无奇,就强迫自己阅读激情四溢作家的作品。修改的重点在于诊断。
以上就是我从Which-what-How三个方面解读本书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知道真正的作家究竟是什么样子,也知道虽然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但是也要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它如同任何熟练工种一样,需要笔耕不辍的训练。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呢,我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分享一点践行心得:
之前说自己不能坚持清晨写作的原因之一是感觉效率低下,写出来的文字要修改好多次才能用在文章中。我忘记了清晨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要点是不公开,不重读。而我是带着要把清晨写作的文字当作作品来发表的要求来写的,这与实践要求和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这个实践误区要提醒大家注意。
分享完我的实践心得,就要坦白的告诉你了:前面那个群友就是我自己,那篇被点评的文章曾经发布过,《做不到这一点,等于白过了这个年》。
所以,最后想对我的玻璃心说两句:既然今年的写作目标是实现变现,那就要把自己的文字拿到市场上让人评判。理性对待别人的点评,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
就像杨绛老先生说的那样: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