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会有成就;教化训导,整饬民风,不讲究礼就不会完备;对于纷争与辩讼,不讲究礼就无法判断;君与臣、上级和下级、父与子、兄与弟,不讲究礼就无法判定其间的关系;学习做官和求学的对待老师,如果不讲究礼,他们就不会有亲近的感觉;官员列朝的班位,将领治军的方法,当官的到位履行法度,不讲究礼就感受不到威严的行为;祈福和祭祖的祭祀,以及献祭神灵的供品,不讲究礼就是心地不诚,外表不庄重。因此,君子就应懂得恭敬、知道抑制、明白退让来显示礼的作用。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鹦鹉能学人说话,但仍然是飞鸟;猩猩能口吐人言,但任然是禽兽。现在,人要是不懂礼,虽然能说话,不也是只有一颗禽兽的心吗!正因为禽兽不知礼,才会父子共妻。因此,圣人制定了礼法,用它来教化人民,使人人都变得有礼,从而知道自己有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早先的三皇五帝时期,人们都注重德行,施惠不求回报,到了后来的三王时期,人们的施惠才想要回报。礼讲究有来有往,往而不来,就不符合礼的要求;来不不往,也符合礼的规定。人有了礼就会心地安宁,缺少了礼就会处境危险了,所以说一个人不可不学习礼啊。所谓礼,是要求降低自己的姿态,从而去尊重他人。即使是挑担做生意的人,必有它让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是富贵的人呢?富贵的同时能懂得讲究礼,为人处事才不会骄傲和过分。贫贱的时候懂得讲究礼,一个人的心志就不会因恐慑而屈服。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人长到十岁叫幼,到了上学的时候了;到了二十岁叫弱,到了加冠的时候了;三十岁时叫壮,该有家室了;四十岁叫强,可以做官了;五十岁叫艾,可以为国家政事服务;六十岁叫耆,可以指使他人做事了;七十岁叫老,可以把事情交给后代打理了;八十、九十岁的都叫耄,七岁的孩子叫悼。悼和耄即使有罪,也可以不给他们判刑。百岁叫期,儿孙们要尽心供养了。
(此段也是孔子根据自己的体会说明为什么要尊礼,并把人生划分了几个阶段。亦有其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