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中开始看见

《看见》这本书读完了,好像看见了,又好像没看见。

一直以为《看见》指的是柴静作为记者看见的社会种种,读到后来才觉得,“看见”不仅指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光明和阴暗,还有黑白灰世界的人和“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的自己。

这本书值得不同年龄段的人去读,因为总会从中找到共鸣。

对于柴静本人,我不想去评价什么,因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但我不得不说我很羡慕她,羡慕她在人生路上遇到那么多良师益友,不管是同事、朋友、老师甚至是“读者”都对她抱有期待,并有高要求。最重要的是在努力之余,他们告诉柴静也要快乐幸福。

当然,柴静本身的优秀是她遇到身边人的原因。

我忘不了一开始青涩的柴静,也忘不了陈虻去世时那个茫然又坚定的柴静,她不停的在成长,遇到的人或事都是她成长的养料,她就像一棵树,不,应该是水。就像她自己描述的风景那样

“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此刻这水正在平原之上,促急的劲儿全消,自顾自地缓下来,一个温柔的转弯推动另一个温柔的转弯,无穷无尽,连石头都被打磨得全是圆润结实,就这么不知所终,顺流而去。”

读这本书一直在被感动,这种感动不是单指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柴静一直想展现出来的那种对世界对中国对社会对自我的一种向上的力量。

就像她演讲的那样——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文中还有好多话我还没能吃透,或许往前走走,我才能看见什么。别停吧,一直出发,一直在路上,沿途的风景,遇到的人,都会让自己不停的进步,慢慢变得温柔而坚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盖是那么美 文/节选自 柴静~《看见》 【题记】 柴静,山西临汾人,一九七六年出生。一个主持人,一个记者,一个...
    盖是那么美阅读 741评论 33 33
  • 我的起点特别低,所以这个过程才会无限延长,永无尽头。 柴静在《看见》发布会上曾说写书前翻了自己二十几岁时写下的日记...
    丫头yuer阅读 690评论 0 3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24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9评论 4 8
  • 步骤:发微博01-导航栏内容 -> 发微博02-自定义TextView -> 发微博03-完善TextView和...
    dibadalu阅读 3,197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