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是我学生生涯最愉快的三年,这可能和你不一样。
高一下学期开始我就进入了校园广播站,说白了就是上午课间二十分钟过去放音乐给同学们听。记得刚进去不太熟悉播放的操作,不小心放到了国歌,自己也没有想太多,放了就放吧。
不一会学校里管文艺这一块的杨主任匆忙来到广播室,让我赶紧把国歌停下来,并告诉我只有在庄重严肃的场合才能放国歌。自那以后,记忆中的国歌真的都是在特定的场合才会响起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放国歌的,我可能是唯一一个。
除了放歌听还会在晚饭后给同学们朗读一篇美文,“同学们下午好,欢迎收听校园之声,今天为你朗读的文章是……”
可能正是那时候起,我有了一个当主持人的梦想,借着自己在广播站的优势,学校的大型活动基本都会出现我在台上主持的情景。
有了丰富的主持经历之后,高二的下学期我想走艺术生这条道路的想法自然就从脑海中冒了出来。但艺术生必须报专门的进修课程,打听了学费之后,我连告诉爸妈我有当主持人这个梦想的勇气都没有。
那个费用对我来说就像一道厚重的铁门,根本没有推开的力量,现在回头看一节课50元的费用好像并不是特别贵,但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绝对算得上一笔巨大的开支了。
做主持人的梦想没有了,但喜爱主持的兴趣一直没有减退,可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不得不辞掉了校园广播站站长的身份,一头扎进了书山题海。
我是那种喜欢自学的人,常常英语课做数学题,语文课在看地理书,仗着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老师也不怎么管我。我按照自己的节奏,高效的进行着复习备考。
最后的高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也足够上一本大学了,幸运的是我被提前批的学校录取,比其他同学早一点结束了焦急的等待。
大学四年是我最充实的四年,阅读和跑步成了我的主旋律,当然关于主持人的梦,还在。阿丘、老毕、倪萍、芮成钢、周涛、李咏、敬一丹、董卿…央视名嘴的照片、简历、绯闻轶事我都逐一收藏着,现在回头看上面的主持人,有的已经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内,有的离开了央视。
而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有两个,男主持人是白岩松,女主持人是张泉灵。泉灵姐姐已经在2015年离开了央视,加入了傅盛的紫牛基金,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关注傅盛的,不得不承认,泉灵姐姐是一位有智慧的主持人。
而白岩松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他是1968年出生的,内蒙人,职业是主持人和记者,热爱足球、热爱音乐、热爱写作、热爱思考。
在我第一台笔记本里面,“主持人”那个文件夹中,他的照片肯定是最多的,他的主持风格风趣又不失严谨,对时事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造作不哗众取宠,但每一次出场都能够赢得不少掌声。
他写的第一本书是《痛并快乐着》,书中描述了他的工作历程,与书中的内容相比,我更喜欢书名——痛并快乐着,多好啊,很多事情不正是这样吗?
跟随着《岩松看日本》,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喜欢上了日本音乐家谷村新司,他的歌曲《星》曾经无数次单曲循环在自己的歌单上面。谷村新司也让是让我真正明白了“相由心生”的真正含义,看到他的面孔你就仿佛能够看到他纯净美好的灵魂。
2010年他的第二本书《幸福了吗》出版了,我第一时间买到手进行阅读,书中“信仰”一词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内心坚守的方向在哪里——信仰就像桥上的栏杆,你可能不会扶它过河,但没有了之后,你将变得心惊胆战。
他经常到大学做演讲,记得在吉林大学的演讲后的互动环节,有一位同学提问说到非常羡慕他现在的成就,为如何才能走到他的位置。他笑着回答说:“从你的位置走到我这里有很多条路,而我再也不可能回到十几岁了”。话语中充满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美好青春的留恋。
时间过的很快,原本他的打算是十年出一本书,按说第三本书应该2020年出来才对,可能是时代发展太快的缘故吧,他的《白说》2015年就出版了,庆幸的是我参加了他的新书发布会。
那是2015年的12月19日,在郑州中原图书大厦,我就是焦急的等待白岩松到来的书友之一,看到他迎面走来,鬓角的白发清晰可见,脸上的皱纹也比电视上深了不少,可能是连夜的赶路,脸上浮现出疲惫的神情。
分享开始他就站到了桌子上面,目的是为了让后面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他,至于他具体分享了什么内容我并没有太多印象,但他回答其中一位读者的提问内容,我记忆深刻。
问:您没有微信微博,您是怎么和您儿子相处,平时靠什么联系?他会不会因为您而感到压力?
白岩松:我想,一个父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要是依靠微信微博,那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差不多完蛋了。我跟我的儿子的相处方式是多元的,我们还经常一起踢足球,至少我现在球技比他高,他在这方面很有压力。至于你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能够被别人知道名字的主持人,我从小就教育他,不要考虑太多外在的因素,我也并不希望儿子跟我从事相同的职业,他现在学的是历史。我觉得,良好的父子关系应该是双方相互影响、互有压力,让彼此更好的成长。
从他上面的回答中也能够感受到他用心的教养方式,他的儿子白清扬是一位学霸式人物,学习好足球技术了得,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很多引人赞叹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在他的新书里,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道德经》,最有趣的是他把开篇第一句尝试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这样的角度去解读,自然多了不少乐趣,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前段时间(2018年3月24日)乌镇讲堂邀请他做客,于是他就做了以“《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为题的主题演讲。
整个演讲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全面讲述了他如何与她结缘,如何走进她,再到情不自禁的传播她的好。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他愿意做《道德经》的义工,他要用余生,为这本书站台并推广,希望用他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接触老祖先留下的智慧。
他说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有一些闲人,恰好有一点闲钱,再加上一点儿闲时间,只有这样才算作真正的生活。
做为心理咨询师我懂他说的“闲”意味着什么,我们那么辛苦的工作挣钱,难道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有空闲下来享受生活吗?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创立了“正齐读道”个人品牌,目的很简单就是找到那些能够安静下来的人,用一年的时间共读《道德经》。每周任务不多:朗读三章+手写三章+周末复盘总结,完成任务有奖励(读道奖金池),未完成任务有惩罚(8.1元放入读道奖金池)。
在跌跌撞撞中竟然和70多位道友走过了大半年的时光,把《道德经》从第一章到八十一章读了一遍,抄写了一遍。
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流逝着,用抄写《道德经》的方式记录时光的痕迹,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呢?
让我们一起读道,在平凡岁月里留下经典的回忆,欢迎留言邀请你一起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