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千千万万个我,我知道:因为有好多我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想着同样的事情
从前的yu民政策是不允许他们接受教育,现在的yu民政策是只允许他们接受一种教育
校园:很难画出人生弧线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的主要观念中,首当其冲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教育能够使人大大改变,它会万无一失地改造他们,甚至能够把他们变成平等的人
高中时候的我,有一次高三的学习压力太大,甚至觉得读书无用,想放弃学习。几经思量,最终放弃,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原因
2 没人支持
大学的时候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反正就是ctrl+c和ctrl+v
参加社团,报名英语班,旅游,不断兼职
我需要不断让自己忙起来,因为一旦闲下来,我会不知所措,会很局促,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大一的时候,我会慌张的需要去找心理老师咨询:对于未来很恐惧
我庆幸自己能从那个泥潭跳出来,泥潭里有千千万万个我:没有恐惧,原因是习惯无知,对,那不是我,那是一群青蛙,在温水里煮
忙起来,会让我摆脱对未知的恐惧,没有闲暇去窥探摆在面前的黑洞
工作,结婚,生子呢?
或许是原生家庭父母保护我的意识太强,没有优先把这个课题透露给我,加之我是个比较钝的人,对于这些课题从来没有关注,也没有期望发生过
事物的双刃剑
一方面,对于传统课题思考的不深入,也让我成为不是复制下的我
另一方面,课题的缺失使得我尤为焦虑
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能够教会我这些,结果谁都没教我。
社会:一群人的焦虑
我到现在才明白一个道理:毕业之后人与人的差距拉大实在太应该了,就与吃喝拉撒般稀松平常
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思维是:分数就是未来,实际是多因素影响,进入同一个学校让我们又忽略了隐藏的因素,来看个例子
大学时对面的一个宿舍对门的哥们非常不合群,每天忙自己的东西,上课的时候常常见不到人,社团组织异常的活跃,大型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宿舍的人抱怨经常早上一大早跑到阳台读英语,室友关系处理的非常一般。导员安排的活动经常性不参加,大三的时候谎称自己亲戚在校外,遂搬到校外自己租了间房子,各种有自己的想法
2年后呢?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买了好几套自己的房子
大家渐渐发现,原来的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常规,大家都很焦虑,加之原生家庭观念中结婚,成家,造成一群人的集体焦虑。追根究底
公式推导出来的答案,已经不一样了,结果大相径庭
原因在于,太注重原先公示中,步骤必须完全统一,好好读书,稳定的人际关系,多听老人言之类,忽略了原先的思考,
社会是多元的,原先的公示只能在部分情境下适用
然后我们是怎么做的: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断的自我鼓励,时候未到,企图用行动上的勤奋替代思考上的懒惰,然后就是越来越绝望,绝望之后是同化,放弃挣扎。
我愿归来仍是叛逆少年
小外甥今年刚刚初三,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心理都盘算着如何把他送到市里最好的高中去,无奈这小伙子对学习一点不感兴趣,就在父母还抱有幻想的时候,这小子做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决定:放弃读书,去学理发,而且坚如磐石,都说外甥像舅舅,这和高三的我多么像
父母先是费解,继而怀疑,再是恐慌,忙给我打电话问怎么办?想办法,沟通,做思想工作,动员亲戚好友,无奈小伙子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我什么也没做,主要是2个原因
1 我做不了什么
2 思想上这孩子这么早想折腾不是好事,最坏也还可以让他休学重读
外甥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如果他能坚持下去,我相信肯定也是水流中一朵涟漪,有不同的精彩
叛逆少年的教育观
教育的本身在自己,不会寄希望于学校告诉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去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道路,不让他迷茫
我现在不是叛逆少年,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叛逆少年
推荐一本书: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今年读的最棒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