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讨厌你!”这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哭着对家长说的话。听到孩子这样说,对家长来说可能是最心痛的。
也证明了做家长的失败,孩子很小,心里会把好坏分的很清楚,所以当孩子喊出讨厌家长的话时,心理肯定是已经被伤害到了。
在以后的教育中,即使你们冰释前嫌,但这一刻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被随时回忆起来的。
那么,面对孩子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被孩子喜欢,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而不是自以为的好父母呢?
1、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举止行为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到。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禁止口不择言。你越是冷静平和的对待孩子,孩子越是能够亲近你,并认可你。
否则只会伤害到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远离父母的想法。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会效仿父母的大吼大叫、口不择言的方式。
2、不要强迫孩子。
中国人有一种思维,就是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但慢慢的这种“样子”就被误解为了端架子,以尊压人。
其实,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做,而不是拿出家长的威严去强迫孩子听自己的话。
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家长产生抗拒的心理,又怎么会想要亲近家长呢?
3、学会和孩子沟通,不要是命令的口吻。
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但有很多家长并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可以相互打开心结,可以增进亲子感情的。
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必须......”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在心里与父母产生距离感,对父母不耐烦,反感父母对自己的命令。
你可以用温和商量的语气,比如把“把那个东西给我拿过来”转变为“宝宝,帮妈妈拿一下那个东西好吗?”
情感总结:你可以是孩子的家长,让孩子惧怕你的威严,也可以是孩子朋友,让孩子亲近你、相信你。
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没有那么容易,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拉近距离,让孩子与自己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