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是一场无尽漫长却又倏忽而过的苦行。放慢脚步的时光,是焦虑的日子中夹杂着的一丝静谧。
就在这偶然一个慢下来的周末的晚上,翻看起那布满灰尘与光影的书柜,才发觉还有许多未拆塑封的图书,像是时光间隙里悄悄埋藏下的宝藏。
信手拈起一本,是南笙的《不为遇见 只为远方》,2013年。封面上的词汇简单而美丽,那年的我,很容易便被这些只言片语所迷倒,于是在联合书店里倾囊相换,把它带回了家。不曾想,书架上的这一躺,便是数个春夏秋冬。
那些变成事业的爱好,兴味索然的鸡汤
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想起若干年前,在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里看到她,心生好奇:一个喜好写字的文静女子,怎会以那让人诧异的腔调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书本里一个缄默睿智的笔者,为何成为了荧屏上那不谙世事的角色。
饶有兴致的翻看着,文章的篇幅都很精致,零散的记述着作者以前到过的一些地方和遇到过的一些人(这倒很贴近书名这个主题),穿插着许多作者简直可以用梦幻来形容的生活摆拍,和一些个人的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姑且说是“作品”吧-_-||) 。
带着半是失望又半是期待的心态,竟两天时间全部读了下来。许多篇章,读着正要起兴了,却有了突兀的转折;许多情节,渐入佳境时,竟戛然而止。料想,但凡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用我这阅读所花的这两天时间,写出的东西也该不止如此。
曾经很羡慕那些能用文字养活自己的人,或者玩着旅游着顺便就把钱给赚了的人儿。
我何曾不想把爱好变成事业,却看到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人儿,把爱好变成饭后糊口的工具,日复一日里,把玩得兴味索然、过犹不及。
而自己,则顺从父母安排,过着安稳守己、朝九晚五的生活,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被生活的温水里煮了七年,煮没了棱角,煮没了气味,煮成了一锅毫无营养的清汤,不时还浮出白花花的沫子,让人好不生厌。
想放一个恣意行走的长假,走回那大学里的闲散时光
现在的我,经常突然就回想起大学时光,想捡回大学里的那些随心所欲。
窝在被子里躲过早操,逃过那些早就学懂的课,也逃过那些永远也听不懂的课,随时闲逛到校园的任何角落。又或是,坐着只开往一个方向的校车逃离那鸟不拉屎的学校,去到另一所学校,然后在学校旁边充满新鲜感的小店里,搜罗其实没什么用处的小玩意儿。
又或者,走到一间商场而不进去,在门前的小摊点上一盆烫菜。不锈钢碟子里热乎乎的菜配上黄豆酱,就这样待到天黑。
然后,我又像渴望归巢的鸟儿一样,站在路边等待一趟九号公共汽车,把我送回那鸟不拉屎的学校。
我常常就这样沉浸在了自己的大学回忆里,想着想着,就会突然很想给自己放个长假,我用这个长假坐着发呆或者到处瞎走,就像在大学时候那样。
忘却是一种病,却也是一种治愈
我还会经常回想起大学里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感天动地而又撕心裂肺的虐恋,那些因泛泛之交而不敢表露心迹的人,那些离功成一步之遥而无法释怀的事。
也许是回想得太多,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差到让我纳闷:失忆怎么这么早就找上我来。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缓解,甚至会不会有永远失忆的可能。再深刻的人和事,好像都会成为逐渐褪色的水墨画,仿佛风轻轻一吹就晕染成杂乱无章的墨迹。
回忆,就像一饼因为播放太多次而慢慢模糊的录像带,读得太多而渐渐磨平直到失声的唱盘。
也许这不是失忆,仅仅是一种遗忘,也是一种治愈。再深的心殇,时间都会将它抹平
——毕竟,人总不能一直负重前行。
后记:走下去的流年,不为遇见,只为远方
都说三十岁前看右手,三十岁后看左手;在三十岁的门槛上,命理竟真好像如云朵般变幻,快乐不慎察觉,艰难时瞬息千里。
令人欣慰的是,我又可以坐在电脑前,敲整整一下午的字了——我一度以为连这个技能都遗忘了。
我想,人生只有经历才能懂得,只有懂得才能放下,只有痛过才懂珍惜,懂得珍惜方能幸福。
——总归是要认真经历,努力活着。
再坚持一段时间,过了这道坎,我便也要出去走走
——不为遇见,只为远方
人生的苦乐,只有经历,方能体悟;世上的悲欢,只有上路,才会逐渐明白。一切美好与温暖沉默如影,静立你的身后,不会迎头遇见,只要你不断走向远方,它便一路相随。
——《不为遇见,只为远方》封面
原创:
凉风哈欠(大懒熊W 的好友)
风里流年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