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相声,知道的并不多。
认识郭德纲,是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他担任主持人,偶尔调侃下参赛选手,但更认真地赞赏他们的辛苦,因为他明白,这些选手过程的艰辛和痛苦。柴静曾说过一句话:“唯有经历相同,才能感同身受。”郭德纲,也是从无名小卒走到了今日中国相声界的领衔位置。
《过得刚好》最初的名字叫《人在江湖》,在相声的江湖里,郭德纲经历了各种坎坷,终于看到了灯彩佳话。
他说他天生对舞台没有恐惧感,除却相声,没有其他爱好,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相声是他生活的全部,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他是一名北漂,从1988年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里混,未曾想过有天要成为相声界里的大腕儿,待了两三年后回去;第二次进京是在1994年,漫无目的瞎撞,待了没多久便离开了;第三次进京是1995年,开始有些急功近利,梦想赚大钱发财,谁知现实将他敲醒了。
最穷苦的时候,他以大葱和挂面为生;最沮丧的时候,他扶着栏杆一边哭一边给自己打气,他无助,看不见未来,也不能回家,前途一片迷茫。后来他渐渐有了些名声,“相声要死”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不承认,决定要死磕到底,做出点证明来。于是,他便从在一个小茶馆里说相声评书起,到后来成立了德云社,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回想当年最凄凉的时候台下只来了一名听众,但他还是坚持为这么一个听众说相声。
在别人看得见的成功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坚持。若是没有当初那份对相声的执着和努力,今日中国的相声界必定是没有眼下如此丰富多彩的作品。
后来又有“郭德纲即将过气”的言论出来,也有许多人希望德云社垮掉,在相声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有人甚至希望组织游行封杀郭德纲这一行人。好在经过这些浩劫,他们还是有些人幸存下来了。在这个行业里,每天都伴随着鼓励和谩骂,郭德纲说,这些声音就好比一日三餐。
有人为郭德纲起誓说他绝对上不了春晚,但他偏偏上了春晚,也因为媒体的原因,他开始大红大紫。人一红,就好经受更多的骂名,郭德纲说每次点开贴吧看到有人骂他,兴奋不已,认为“人生的一大公益事业就是解决了一大批流氓的再就业问题”。作为公众人物,少不了被观众消费,经得起赞美,就得扛得住辱骂。学会云淡风轻,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
关于相声,有过一个“反三俗”的活动。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若是一个演员不自重,最后锒铛入狱,这个演员就叫吊儿。郭德纲批判当下社会有些人穿着暴露走在街上招摇过市,实在是有些伤风败俗。也痛斥那些成天看黄色片子的人,倡导社会要脱离低级趣味。
“相声这门艺术永远也不会没落。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他都需要快乐。”
《欢乐戏剧人》爆红的一个原因在于,它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在这个压力重重的年代,每一个人都需要释放压力,“笑一笑,十年少”。相声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另一种快乐的渠道。郭德纲的这句话,道出了相声的真谛。
“好多人捧完我再踩我。骂得比捧得还狠,相声败类啊,把相声带入死亡之旅啊,你说的相声没有一句听着可乐啊。这我听得挺可乐的,什么心态才能让这人听相声都不乐啊。还有人说把郭德纲枪毙了,才能换相声界的清平。这个我看了也觉得很搞笑,我没有这么次!”
语言有时候是比刀子还厉害的东西。郭德纲因为上了春晚之后加上另外一些媒体的报道开始名声大噪,却在这个相声不被看好的年代频频受到巨大的攻击,好在郭德纲有着云淡风轻的态度才得以笑看辱骂,负责地为观众创造更多的作品。在《欢乐戏剧人》里,郭德纲的弟子岳云鹏,也是德云社的一员,年纪轻轻便取得了行内较好的成绩,他谦虚,知恩,时常念及师傅郭德纲,在节目里不矫揉造作地要感谢郭德纲教会他的许多东西,所以我想,除却郭德纲的相声专业能力,在教导方面,他自然也是厉害的,因为不是每个厉害的人都能成为教师。
郭德纲好读书,尤其爱好读史书。有人说他身上有江湖气,他笑骂道:“一看你就是没有读过书的。”所谓江湖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忠孝仁义,天地君亲师都属于江湖气。在别人说是媒体炒红了他的时候,他说自己的作品之所以会红,是因为身后“传统文化”的支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试问有多少人熟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试问还有多少保留至今?在郭德纲身上,我们应该反思一下,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传统文化,去哪了?
郭德纲有个师傅名于谦。十几年间未曾打过架闹过别扭红过脸,靠的是彼此尊重。他坦言交友不要耍心眼,彼此尊重,这个最基本的原则才是维持一段友情的根本。尊重之后,再谈志趣是否相投。
相声,只是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而已。
于郭德纲,若是哪天他不再说相声,也必定有新人涌上来,但或许没法超越他。或许可以超越他的相声能力,但不能抹去他在观众心中的大将风范。他幽默,他睿智,他好学,他谦逊。我们都将记住相声界里,有个郭德纲,有个德云社,如今有个《欢乐喜剧人》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