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 2020-10-22

向先贤学习:

1,

熊彼特在教学中发现了他的使命,他生命的大部分是作为教授和导师度过的。

他在波恩和哈佛教了25年书,哈佛的400个经济学博士,几千名本科生曾在他的指导下学习经济学。

他的门下有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他们是萨缪尔森和托宾。

2,

德鲁克在写作和咨询中实现了他的使命。

德鲁克是这样定义他70余年的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

德鲁克为世界许多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

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以总统自由勋章。

3,

熊彼特来到管理界和企业界布道,构成了跨界降维打击。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企业家和学术界对熊式思想推崇备至,形成一股熊彼特研究潮流。

六七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熊式旋风风靡全球。

在众多信众中,彼得·德鲁克是熊式创新理论,及企业家精神的首席布道者。

1950年1月,德鲁克与父亲一起去看望弥留之际的熊彼特。

德鲁克的父亲向熊彼特问道:你现在还跟人提起你将来想被后人记得什么吗?

德鲁克父亲是熊彼特在维也纳就读大学时的老师。

大学期间,熊彼特年轻帅气,人们曾问过熊彼特,你将来想被后人记得什么?

他答道:我要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欧洲美女的情圣。

30多年过后师生重逢,熊彼特卧床不起,老师还不忘调侃他一把。

熊彼特答道:

是的。

这个问题今天对我来说仍然很重要。

但如今人们是否记得我写的书和理论已不再重要。

一个人如果不能使别人的生活有所不同,那么他的一生也只能算是表现平平而已。

8天之后,熊彼特驾鹤仙游。

4,

1983年5月23日,为了纪念熊彼特诞生100周年,德鲁克在福布斯发表的题为《现代预言家:是熊彼特还是凯恩斯?》的文章中写道:

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历史上最著名哲学家的对抗——才华横溢、精明机智、锋芒毕露的诡辩者巴门尼德,与动作迟缓、面貌丑陋,但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在两次大战期间,没人比凯恩斯更有才气,更精明,熊彼特则表现得平淡无奇——但他有智慧。

聪明赢得一时,而智慧天长地久。

5,

为什么德鲁克对熊彼特有如此高度的评价?

德鲁克写道:

熊彼特一开始就宣称,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熊彼特由此引出了关于创新者是经济学真正主题的著名原理。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

他坚信:只有当经济吸收了变化的结果,永远改变了它的结构时,经济才能发展,这种变化破坏旧的均衡,创造新的均衡条件。发展就是在新旧均衡之间发生的事件。

6,

德鲁克在《一个社会生态学家的思考》一文中写道:

经过多年思考,我认识到,变革也是需要管理的。

实际上,我逐渐认识到所有机构 ——无论是政府、大学、企业、工会,还是军队——只有通过在其自身结构中建立系统化、有组织的创新,才能保持连续性。

这最终促使我写成《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尝试把创新这一学科作为系统化的活动来管理。

7,

熊彼特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创新的,德鲁克不但从经济的角度,而且还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创新。

最为重要的是,德鲁克为连续与变革之间的平衡提供了解决方案:创新。

唯有创新才能在动态不均衡中建立社会,也唯有这样的社会才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

这不仅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高瞻远瞩的总结,而且也体现了德鲁克作为社会生态学家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