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洄小溪
1、
前段时间,大学同学Mary突然微信联系我,问我近况。
我很是诧异。
毕竟,毕业后我们只有去年某一次偶然的聚会交集,之后完全没有联系。一年多的时间,我依然能够记得聚会上Mary向我打探我司近况时亲和的笑容、对自己当前薪资不满的些许抱怨,和“以后常联系”、“若能跳槽到贵公司还请推荐”的话语。然而,三百多天的时间里,我没有什么联系她的理由,她也完全没有联系我的动向。
直到前几天微信里,问我近况,从目前我的工作情况问起,提及到是否有男朋友,没有的话还可以互相介绍。料到她的意图,我疲于应付,也不得不客气敷衍。果然,她再次说到了自己薪资过低的问题。
我其实很是纳闷:Mary大学时候的好朋友Kelly和我在一个公司,只不过不在一个城市而已。如果说要了解我司情况,Mary应该问Kelly而不是我呀。
我便问Mary她与Kelly的联系情况。果不其然,工作之后,Mary很少与Kelly联系了。
我清晰地记得就在三年前,Mary和Kelly的微信圈还经常互晒与对方亲密出游的照片。那个时候,Kelly已经工作,Mary在同一城市读研。几年过去了,只不过是Mary换了个城市,两个朋友怎么就说远就远了呢。
也许她们两人之间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更有理由推测:她们两人也许像很多都市人一样,所谓的“朋友”只是一种陪伴,借着空间距离的缘由,越走远远了。
2、
在我为Mary叹息之余,我想到了我的那些可爱的老朋友们。
想到自己,我是如此幸运。从高中、大学,到如今的职场,我总能结识几个真心的友人,而且,互相珍惜。
高中毕业到现在,想想已经八年。这八年里,很神奇的是,每年过年我和高中的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们都会约定好时间相聚,互相聊聊想法,谈谈一年的感悟,或者吐槽,或者八卦,或者励志。我们这个“四人帮”,虽然说来我是最早就业并且勇敢北漂的人,但其他三人都更加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巧合的是,几年过去了,小伙伴们竟然都纷纷出国或者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他们都特别努力,特别执着。
前段时间其中一个老朋友微信我:“小溪,我毕业啦!”知道她终于研究生毕业,并将在今年九月份继续德国留学,我连忙发去祝贺,并询问最新的状况。对方很快打来电话。我们简单几句,约好她来北京时联系我。
电话里的她还是那么的“霸道任性”。但是简单互损几句之后,她也不忘叮嘱我在北京照顾好自己,支持我的任何决定。
我当时正纠结要不要继续留在帝都,一个人胡思乱想,郁闷又不知如何排解。当我听到她的话,瞬间回忆起当初高中三年的各种时光,苦涩却又充实温馨。我又想到高一在我习惯了独来独往的时候,她主动邀请和我一起吃午餐的惊喜,以及之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种种的乐趣。
仿佛在闷热潮湿的夜晚下了场夏雨,整个人都觉得通透了。
尽管她一直在学校读书,我早就毕业就职,她一直在家乡附近,我一直在帝都漂泊。仔细算算,已经十多年了。如此说来,我们真是亲眼见证了各自的成长和蜕变。
3、
经常看到很多职场人的感慨:微信通讯录“朋友”无数,关键时想聊聊天却勇气全无。
忙忙碌碌的生活,想在同事、圈子之中找一个与利益无关的真心朋友,实在太难。平时老同学聚会上呼风唤雨,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可能不知找谁求助;公司同事之间八卦聊天亲密无间,真到了自己工作上犯了错误需要他们支持时,很有可能无人送碳。他们觉得很痛苦很受伤很无助,想要单纯地吐吐槽哭诉一下时,翻遍朋友圈通讯录,除了陌陌上的陌生人,无人倾诉。
当他们突然想到曾经单纯、快乐的学校生活,想要联系一下曾经的好友时,却发现:太久没联系,和老朋友竟然也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除非鼓足勇气,否则,联系的动力越来越少。直至不再相见。
他们除了感慨、叹息,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根本无能为力。
也许他们会觉得是“遇人不淑”或者运气太差,但是,关于Mary,看到她对待Kelly的样子,我瞬间没了回应的动力。
比起没有老朋友的人,我更希望慢慢成为别人珍惜的老朋友,而不是曾经如路人般的熟人。我更希望和这些可爱的人相识,然后在岁月的磨砺和见证之下成为可以喝喝茶叙叙旧的老友。
就像高中的这些可爱的小伙伴,还有大学至今我一直在努力follow的MY,一直保持联系共同向上成长的ZY......
这些老朋友,是那种卸去我身上的所有标签,我坚信她们依然会深信我的价值的温暖的存在,是“基于种种神奇的原因能够一直保持联络”到现在的让人安心的温暖,是哪怕是散落异地,哪怕是只言片语,对于“我懂你”的老朋友来说都足够珍贵的“那些花儿”。
电话里熟悉的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老朋友。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好在这一路,都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