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认为三十岁是一个如此尴尬的年龄,三十岁,我们喜欢定义别人,也习惯了被别人定义,三十岁,我们被传统的稳定、顾家、失败或成功所禁锢着。导致三十岁这个所谓的生理年龄成了我们一生的分水岭,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三十岁也是有着类似的理解,直到最近两天看了畅销书作假李尚龙写的《三十岁,一切才刚刚开始》。三十岁,不再恐惧,不再逃避,而是勇敢的接受坦然的面对。
吸引我去读这本书除了“三十岁”,还有他的副标题“写给敢于探险、敢于突破自己的年轻人”。曾几何时,因为生活的一地鸡毛、工作的繁琐枯燥、时光的无常变化,而让我们渐渐变得越来越“胆小”,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何当初为何出发,忘记了自己这辈子的追求是什么。这本书读起来浅显易懂,不是刻意的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作者自己身边的真实经历而给出的建议和指导,你甚至可以把他当作鸡汤,可是又有多少我们曾经所鄙夷的鸡汤慢慢的变成了现实呢?
面对生活:
每个人的出身我们没办法选择,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却可以考自己来决定。作者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高考时候因为姐弟两个同时读大学,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支持一个大学生,所以作者不得不选择了提前批报考,十九岁的他孤身一人登上了北上某军校的路。后来在学校里苦学英语,最后成为了新东方的一名优秀的老师,在接着是创业、写作,一直在突破自己、学习求知的路上。
当他在北京坚持了一段,打电话给爸爸诉说“我撑不下去”时候,他爸爸的一句“又能怎么样呢”真的令人深思。是的,又能怎么样呢,生活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痛苦不一,除了学会接受,想办法去改变,还能有更好的办法么?我相信为人父母的,听到孩子撑不下去的时候,更多的是心疼和难过,也想给与更多的关怀,但是有时候生活中的苦只能自己去吃,有些路只能注定一个人去走……
面对人际关系
大家都熟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是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再生活中可以很好的分辨周遭的环境。父亲带着作者参加老战友的聚会时候,看到身边大腹便便的战友,喝着酒用自己不曾经历人生只是依靠年龄的优势教育着身边年轻人的时候、骄傲的历数自己过去辉煌经历的时候,父亲坐了一会默默地带着作者离开了聚会场地。
是的,先认清自己,对于无关紧要的场合聚会不参加也罢,对于价值观明显背离的朋友不交也罢,对于未曾经历的人生不讨论也罢,“三年学说话,终生学闭嘴”。
对于人生成长
有的人三十岁死了,八十岁才埋。意思就是只要你想努力,想改变,和年龄无关,主要取决你是否有改变的心。在这个快节奏经济时代,大家都在抱怨焦虑、压力,其实真正可以改变焦虑的方法是:你因为什么焦虑,就去选择做什么。出身也好,环境也罢,决定你成长进步的唯一法则是:无论何时,持续努力、持续行动、持续改变,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
此时此刻,我正在地铁上循环听着《少年》,正如歌词“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出行回来从未一丝丝改变”,无论年龄给与我们多少风吹雨打,我会是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一直在学习,虽然很慢,但是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