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文字收获多
10月20日上午,河南教师读书会“带一本书去学校”第010期读书沙龙,在漯河市许慎中学进行,本期读书沙龙的主题为“阅读《说文解字》与识字教学的故事”。
带着对许慎的崇敬,带着对文字的喜爱,带着对许慎中学的好奇,我也参加了这次读书活动。一上午的时间,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受益匪浅。
一、了解几本好书。
以前翻过几页《说文解字》,但书中艰涩的内容让我敬而生畏,不敢深入阅读。而在今天的读书活动中,几位老师推荐了一些书,比如《说文解字 详解》《古文字趣谈》《趣说汉字》《正体字回家》等,这些书有的是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对《说文解字》进行注解,有的是讲古今汉字的演变,还有的是把同一个字的甲骨文和简体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几本书的浏览,激发了我对这些书的阅读欲望,也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二、认识一些文字。
在读书分享中,吴伟刚、徐文祥等几位老师用具体的语言,用形象的甲骨文图片,让我们认识了一些汉字,了解了它们的前世今生。“真”“善”“美”这些字原来都跟羊有关;历史上的几个大姓都带有“女”偏旁,比如“姜”“姬”;“思”字的上面原来是个“囟(xìn)”字,脑门的意思,“思”字就告诉我们思考要用心用脑;何为“道”?何为“德”?如果从甲骨文的字形分析,意思竟然是那样明了……听着听着,我不禁赞叹:古人造字是多么富有智慧啊!
三、 学习几种教法。
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假如能找到文字的源头——甲骨文,一看字形就会一目了然,很容易区分。像吴伟刚老师举的例子“即”和“既”,学生的确是经常用错。当吴老师把古体的“即”和“既”写在黑板上,从字理分析,大家便恍然大悟。
陈伟华老师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课伊始,陈老师用甲骨文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从音、形、义三方面让学生了解这八个字,八个字理解透彻了,整篇文章的中心学生也心中有数了。
孙永芳老师执教《牧场之国》,从分析“国”字的古体字入手,水到渠成,学生轻松解决了“为什么把牧场称之为’国’”这个问题,同时学生的思想也得以升华。
真是不听不知道,原来说文解字,竟然在教学中还有这么大的妙用!
其他老师的发言,让我们对许慎、对许慎中学,对书法艺术也有了新的认识。
今天,走进许慎中学,了解《说文解字》,亲近文字,让我收获多多。明日,我将认真阅读《说文解字》,认识汉字的起源、发展,以及字形、字义的演变,并学以致用,让知识为我的生活和工作添一份乐趣,增一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