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学生阶段中,就只是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教授的一些片段的经典文章,课余生活因也没有接触太多的书籍。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阶段的课余时间,我的父亲给我买的“小人书”,有:《小兵张嘎》、《鸡毛信》、《三毛流浪记》、《红楼梦》等等;初中时没有看过太多的书籍,在幼师反而给了我机会:《红与黑》、《红楼梦》、《傲慢与偏见》、《茶馆》、《雾都孤儿》、《飘》等等书籍,这些书让我的视野开阔了。
女儿小时候,因为不认字,所以我还是“显得”很有文化,在她眼中我无所不能,常常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而我也洋洋自得。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我对知识的匮乏,慢慢的在女儿面前“露出了真相”。为了和女儿缩小差距,除了学校要求课余时间看的书以外,还和她经常去书店看书、买书,这些我都和她争着看,目的就是要跟上她的步伐。女儿到了初中,我更加感觉到跟不上她的节奏。好在她的学习不用我帮忙(我也帮不上),她在写作业,我就看她买的书和老师推荐的书。没想到时间长了,女儿说:“妈妈你变了,变得更加爱学习了”。是的,虽然现在你的知识已远远超过了妈妈,确实我也不会辅导你的作业,但我和你一样爱学习,爱看书。
书里的精髓在你不经意间就会显露出来,周围的朋友也会感受到你的变化。
比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在读时,心里真的很敬佩。敬佩他对文化的尊重与坚持,这份尊重和坚持也深深影响了我,要转型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这份改变不是刻意和随意,因为她是从心里发生的改变,改变在每一次的教研会前的准备,还有这次的“优质课比赛”,一次一次的试课,无数次的修改和同事们的“挑剔”,终于算得上“完美”了。那天开会时,一位前辈姐姐对我说:“惠敏,我觉得你这一年变化好大呀,变得越来越大气、沉稳了”。就连好朋友英子都对我说,思想上升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是从内心发生的变化,也只有从内心发生变化,整个人才会有最根本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不仅自身素质得以提高,而且缩短了和女儿的距离,在她眼里我依然是她钦佩的妈妈。
在工作上的帮助则是考虑问题更加深入了,不再只停留在眼前,而是真正做到幼儿教师的真正职责:为每一位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真正重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
是的,不想被女儿看不起,必须从内心来武装自己,而这个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读书,别无他法。任何的体能锻炼和昂贵的美容只是外表,而读书带给你由内而外的气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超越的。我相信,在读书的道路上会和女儿成为很好的朋友。
不是有人说:人过四十,在穿衣上要给自己定位,要穿出自己的品位,不能再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很随意的选购。同样读书能让自己变得内外兼修,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