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说的是枝头那最后一朵花,是可以预期的,明天一定会随风飘落。
那写作,是不是也可以预期呢?
前些日子,我把一篇文章发给师父,师父回复:达不到我的标准,但是有进步,坚持写下去吧。
写下去?为什么要坚持写下去呢?为了什么?
我问师父,师父要我看回2年前甚至更久的文章,然后和现在的文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我把之前写的文章都翻看了一遍,真的和现在不一样,好像沿着时间的长廊把自己的文字都看了一遍,风格和措辞真的变了。
后来,我慢慢细想发现,写作真的是一个不能断的过程,中断了就看不见自己那些真切的改变,从追求华丽辞藻就是文采,到朴实抒发也是一种享受,原来这些细腻的改变就是在不断写,不断写的过程,慢慢地变了。每一个作品都是在某一的环境、思想与灵感的碰撞下创作的,不同的环境、思想和灵感会创作出不一样的文章,写作可能无法预期,但是写作这条长路是可以预期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收获一些东西,但是到底是为了追寻什么呢?
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这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对作家的终极追寻的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
因为我们的文章不会总维持在一点不变,我们会通过自己的笔耕和感悟,不断化成文字的表达。当发现自己要向更高的层次追求时,就会学会静下内心、阅读书籍、思考生活,这绝对不是一个压抑自己的过程,而正是放开自己,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当你发现自己的灵感变成了一个段子,一首诗,一篇文章……真的会从心底佩服自己一下,暂不管别人的评价,自己先在内心自嗨一下……
有时候觉得写作者也蛮幸福的,用自己的文字创作了作品,把一份情怀镌刻下来,把那些年感动的样子用文字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回味过后又可以在未来时光寻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一个又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