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老北京系列写了几篇了,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恰逢这几天有所感想,便来写写。
什么算是学问家?您就记住了:“多大学问家也是记问二字”。有人说“我xxx学校毕业的,我是xxx学历”,也能听到有些人在很骄傲的谈论着各种理论,来显示自己的学问。更有甚者,众多老学究,各个学校的教授认为他们才是学者,文化人。可是,难道真是这样么。举个例子,夸张点,孔圣人是圣人吧,是学问家,但是把他放到现代也就是个初中文凭。那有的人就说了:你这是扯淡。好。那咱们说德云社。郭德纲,郭麒麟这么些人放到一起,也给你凑不出来个高中文凭。但是,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心理学,甚至是社会学等等,他能比教授专家厉害。这又有人说了,“他说相声的,当然会了。”这可不一定,姜昆,苗阜等人就不行,你要是让郭德纲参加个辩论赛,他也能拿个好名次。什么是学问家?这就是学问家。
咱们再看,那么些个学心理学的,有多少被算命的忽悠了,又有多少被大爷大妈给教育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有阅历有经验。那您能说这些个忽悠人的是学问家么?不能。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您记住了,只要能“记问”这人啊,他就是学问家了。
还有这这人啊,什么算有脑子?不是说你多聪明。是你明白人情世故。像郭德纲郭老师说过:“我见过有的说相声的在台上,对着观众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住这段相声,这不是傻子么,观众都记住了,你吃谁去。”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像以前有位说书先生,叫孙九龙,天津人,他开始说书是普通话,说着说着就变成了方言。这就是有脑子的表现。为什么?你想啊,一个茶馆里面,你要是用方言就有亲切敢,也能增加效果。您各位对比一下我这两句。第一句:杨广这人啊,骄奢淫逸,他如何如何。第二句:杨广这倒霉孩子,他如何如何。再加上这方言的口音,您说哪个更有意思。您再想,那么多说评书的,尤其是说《史记》《春秋列国》你怎么让人们来听你。这就需要脑子,人花几块钱买一书就行,为什么要听你说?还有你要是在茶馆里唱个昆曲,不买票。但是要是像以前王府里请人唱戏,你一上来脱个光膀子在那跺脚,人非得给你打出去。这都是技术,脑子。
或许,您看到这该问了,这说半天到底是什么中心思想。我只能说,这个没有中心思想,您怎么想,全在自己,我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看法。至于您怎么想,我可不敢左右。只希望能给您带来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