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07 有效的管理者实际上没有做太多决策的必要,他已经逐步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项,就可以运用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6. 决策的要素

五大要素具体展开

1.有效的决策首先要明辨问题的性质

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事件,还是偶然的例外;

有效的管理者实际上没有做太多决策的必要,他已经逐步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项,就可以运用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2.决策的第二个要素在于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

决策的目的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这就是所谓的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边际条件说明的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以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

3.决策的第三个要素,是研究“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时什么。

人总有要采取折中办法的 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规范及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折中和错误的折中。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

4.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

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要明确无误的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谁应该了解这些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如何进行,才能让执行的人遵循这些决策。(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最容易被忽视。)

5.觉得的第五个要素,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决策时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也有被淘汰的时候。

为什么总统发布的命令经常不被执行,而军事将领的命令能被准确无误的立即执行,这是因为军事组织早就知道仅仅是发布命令是没有用的。必须同时建立反馈制度,可以检讨命令的执行,而最可靠的反馈,却在于亲自视察。

若想了解赖以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否已经过时,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