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来越近了,心也越来越想家,想念亲人。晚上看了人民日报公众号上的短篇,介绍了BBC拍的纪录片《中国春节》,感动的眼泪止不住。许多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发现和记住的的东西,让英国人记录了下来,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动。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自己从小到大对于春节的印象也浮现在眼前。
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前几天就开始了。春运就是拥挤,赌、赌、赌。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怕。那时候还没春运这个词,只是到了腊月中旬,爸妈会带我和弟弟从打工的城市回老家。一千多公里,大概走两三天。那时候火车很慢,汽车很颠,道路很弯……虽然都是在一个省,却让我觉得隔了千山万水。通常我们先坐火车,从张掖山丹到兰州,大概要十几个小时吧,反正是从头一天坐到第二天。小孩子精力旺盛,也不知道累,我和弟弟打打闹闹玩玩,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们坐的是硬座,真的很硬,就是那种滑滑的座椅,也没有卧铺的概念。那时候钱很值钱,爸妈打工也没有多的钱,能买上硬座火车票已经不错了呢。火车旅程还算顺利,最难熬的是坐汽车。我和妈妈都晕车。记得那时候的大轿子车在六盘山上能翻一晚上的盘旋路。我就吐吐吐。吐完了就睡在妈妈身边。现在想起那时候,真心疼妈妈,有一年她一个人带我和弟弟回家,她自己也晕车了,可一直抓住我和弟弟的手,怕我们丢掉。我自己带女儿出门坐两小时的飞机都累的要死,妈妈带我们坐车长途跋涉两三天,真不敢想象。坐完大轿子车,到了县里,有时候到了是半夜,还要住旅店。好在一起的还有老乡阿姨,能相互照应。家越来越近了,等着我们的是最爱的外公外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旅途中所有的累都瞬间烟消云散了。后来我在老家读书,有时候爸妈两三年才回家过年,当年还怨他们呢,现在真的懂了他们的不容易啊!回家的路永远是那么长,长得一年或是几年才能回去一次,可这条路我们永远都记得,也永远盼着踏上这条路。
回到家的时候,外公外婆已经把年货准备的差不多了,杀猪,杀鸡,蒸馒头,蒸包子,炸油饼,炸果果,买糖,买烟酒,买炮竹,买买买……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跟集,家乡人把赶集称做跟集。腊月的集,拥挤的只能看人头。各种年货把整个街道装扮的无比繁华,在外打工的人们也回来了,都去街上聚聚。有好久不见的同学、朋友相聚的,有年轻的男孩女孩相亲的,有好久没去跟集的老人跟着孩子们去看看的……总之家乡的那条街在腊月里繁华的让人一辈子都向往,仿佛所有的一切美好都在这里面。但是也有不美好的时候,记得有一年腊月跟集,差点把我丢了。跟着外公买东西,一不留神,找不见外公了,后来我哭着随着人群往前走,心里很害怕,后来遇见了二奶奶,才带着我找到外公外婆。扑到外婆怀里一顿哭,外婆买了最爱吃的豆腐脑和油糕,才不哭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呢,万一我真的丢了,不敢想啦……所以带孩子的人们,别只顾着买东西聊天聚会,一定记得牵好孩子的手啊。
在家过年期间最开心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大人们忙碌的准备着,也无暇顾及孩子们,我们就约着几个小伙伴去疯玩。最刺激的是一起去地道。在老家的沟边,有一些抗战时期挖的防空洞还是地道,总之里面黑乎乎的,我们会用玉米杆自制火把,然后相互拉着手,小心翼翼的走。走到半路,不知道那个喊了一声“有鬼”!吓得大伙魂飞魄散的就跑开了。等到从地道那一头出来才感觉重见天日了,一个个的都灰头土脸的,新衣服也脏了,哈哈笑着数落都是胆小鬼……
时光仿佛一瞬间就穿梭了几十年,长大以后的春节似乎少了许多乐趣。最快乐的春节也感觉离的越来越远了。如今在外工作,每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每到腊月,归心似箭,但也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赶着回家之前把工作都安排好,就天天加班,整个一月份没休息一天,就为了过年回去能多待几天,想想这酸爽的心情大概大家都差不多吧。但是想到今天就能踏上回家的路,之前的所有累都烟消云散了。
期待回家,期待重逢。年还是那个年,不同的也许只是心境罢了,祝愿大家都能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大中国的春节,没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回家的步伐,这是我们最平淡幸福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