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在简书上写点东西。我这个集子用来唠叨一些电影的观后,业余得很过分,主要就是些感想和吐槽。
嗯,没想到第一篇是《心理罪》。
实话是我并没有看过它的原著小说,甚至说对作者的任何作品都没有了解,原来的电视剧也从未关注,只是恰好有那么部片子,在看完《建军大业》、《侠盗联盟》和《战狼2》后让我觉得适合在八月天里出门和朋友到电影院里腐败一下,现充一点,就去看了。
当然,因为对《心理罪》电视剧和其原作作者的好评我有所耳闻,以及对廖凡的好感,一开始,我还是小小地期待了一下的。
然而,它的表现让我很快就失去了原先那一点不太坚定的认真和期待,只剩下了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的心情。
因此,这篇在凌晨写下的影评,也实在是难以走心(大概只有心情走个肾了)。
说说正事。《心理罪》的梗概看起来不怎么新鲜,无非是一个案子引出主角相遇,然后深入到另一个案子里,表层里层地抽丝剥茧,再配合上主角二人从冲突到和解的心理线路,怎么看都不是太稀奇。
但看这样的刑侦剧纠结梗概没意思,我觉得好玩的当然是刑侦过程中的种种分析。既然它叫“心理罪”,那我必然要对这部戏的心理解析有比较大的期待。
……但是我的期待却换来了蛮多的黑人问号。
比如我完全不能理解方木对吸血者身份的推理。
心理画像是什么,我确实不懂,不明白它可以厉害到哪种程度,当然我觉得作为观众我没必要事先做下功课。
但是我并不能明白为什么血液的缺少可以推理出凶手嗜血,需要饮用血液,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推理直接锁定凶手的外貌特征。
这样的神乎其技似乎真的衬出了方木的心理才能,但是我作为观众至少需要一个对推理结果合适的解释,我相信剧中的警方也需要。
然而没有。只有一个爱信不信的推理结果,但没用解释。警方就这么行动了。
坐在电影院里的我满脑子都是黑人问号。
刑侦剧的推理敷衍到懒得解释?那我看刑侦做什么呢?我看的是有读心力的超能力少年吗?开场的那个案子对于凶手的判断尚有可以说得过去的解释,可是重头戏却全然没有,趣味大打折扣。
后面剧情中令人莫名其妙的情节和设定就更多了。比如为什么血液病患者一定要吸食血液、为什么血液病患者会忽然发现那个稀有血型的小孩、方木是怎么推理找出血液病患者逃亡的方向的、方木怎么见到孟阳、孟阳作案的动机……看刑侦剧时我最关注的“合理性”与“解释”,都没有被认真地照顾到,使得电影的叙述让人感到不走心、很糊弄。
当然,我所认为的缺陷不仅如此。比如主角二人情感的演化和主线剧情并不能正常地贴合。两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看起来生硬地像是刻意为之,为此甚至要让陈希领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便当。
剧情上的诸多瑕疵,使得《心理罪》难以成为一部让我觉得基本满意的电影。
不过当然也非一无是处。比如幽暗冷寂的氛围的营造,一些像是幻梦一般切换的镜头,可以说是赋予了电影某种冷漠的气质。虽然相差甚远,但是在气氛营造的方面,《心理罪》令我想起了同样冰冷灰暗甚至于诡谲惊悚的《踏血寻梅》。
打斗的戏份也做的很足,在泥泞中战斗的一幕我认为相当精彩。在我看来,那种对于惨烈的肉体破坏的冷静无修饰的正面描写,甚至已经达到了令人不适的效果,而这更加体现了电影那种冷酷诡谲的气质。不过,也怀疑打斗戏做得爽快而推理不清不白是在生硬地迎合观众。
廖凡自不必说,而峰峰的演技我却觉得有所提高——至少在方木做笔录时,我真的被他强忍却失败的悲恸所打动。
仔细想来,观影时一些心里感受,大抵如此。
《心理罪》我认为绝不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的电影,尤其与同期的其他观影体验相比。虽然也有一些可以被挑出来赞赏的优点,但是看完后却觉得这简直像是不认真的导演和编剧对观众的愚弄(当然,估计观众也没有走心)。作为一部打着心理旗号的刑侦类型的电影,对于“冷酷”、“诡谲”这样气氛的体验和尽致淋漓的打斗带来的爽感至多只是额外算分的一些小项目,最为重要的推理部分——尤其是心理解析的部分却似乎是仰仗超能力完成。明明可以拍成一部着实有趣的刑侦剧却一定要走玄幻动作路线……可以说,除了黑人问号,从《心理罪》这部电影中我所能获得的,应该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