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或者歪歪扭扭把屁股扣在板凳上,写下计划,暗暗告诉自己,今天上午就干这个!
看起来,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头!
然而,还不到一个半小时,你已经坐不住了。内心犹如千万只蚂蚁在蠕动,酥酥痒痒,烦躁顿生——嗯,坐这么久了,要起来活动活动!于是,你去溜达溜达一圈。回来之后,再看着满满一页纸,眉头皱成一团——噢!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明明前一个半小时,还觉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现在怎么就那么烦?
别担心,困难意味着出路。这是大脑在提醒你:主人,换一个工作内容吧!
交替学习,更有效率!
经科学研究,大脑对不协调的地方,有天生的敏感性。当一个工作做太久,而内容又大同小异,大脑就会慢慢产生厌倦,工作效率随之下降。此时,它需要一点新的刺激,像是陷入了死胡同的人,需要去找点工具,爬过去那堵挡在身前的墙。一方面,你可以自己给自己设置难度梯度,比如:这一小节,就理解理解,看看就好,过两个小结,认认真真完整地把要点背过。另一方面,换一个性质不同的内容,比如:英语或计算。
当你交替学习,大脑不是在一个固定范围内运转,就能像小孩儿一样,对事物保持真正的好奇,学习地更快,能力也提高地更快!
小时候,会考要考跳远。每天,老师都让我们在操场上练习。当时地上铺着一种瓷砖,我们就会比较,谁能跳更多块的瓷砖。不过,老师没有标出我们需要跳多远。只是有时,老师会走过来,用脚虚画一条线说,跳到这里就是满分,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相互比较,没有满分线的概念。后来,在最后一次练习中,我估算了一下,自己应该能满分。最后,去考试的时候,结果大大超出了满分线,我跳到2.15米!要知道,我最初最多能跳1.6米,怎么从1.6米跳到2.15米,我一直都弄不明白。
试想,如果老师当时画一条线,说跳过那条线就是满分,让我们就盯着那条线练习,或许,我就不可能跳2.15米。正是每次强弱不等的练习,让肌肉总是处于一种适应状态,没有上限,最后才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成绩。
这几天,南方下雪了。网上满满都是晒雪的图片,无不欣喜着雪的到来。是啊,只有几乎没有过雪的南方,才会在雪到来时,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这和我们做事一样,让自己处于一种弹性状态,交替学习,保持这种新鲜的刺激,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卡住了,换个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