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
优化点 | 2.x实现 | 3.0实现 |
---|---|---|
模板编译v-dom | 运行时判断是组件/原生元素 | 编译时判断类型生成相关代码 |
模板中子元素的类型 | 多重判断 | 编译时留下hint给运行时提示,只有一个子元素那么算法可以直接免去不必要的判断 |
slot | 父子组件关联更新 | 类似slot-scope生成lazy函数,由子组件来控制slot,精确依赖收集,避免不必要的组件渲染 |
静态内容提取 | 检测到静态模板提取出来,复用virtual-dom跳过比对 | 部分静态资源提取,提取静态属性对象,比对动态children |
内联函数提取 | <com @click="count++">每次父组件重渲染会生成新函数,导致子组件重渲染 | 将这类函数cache后复用,避免组件无谓更新 |
数据监听系统 | object.defineProperty | proxy全语言特性支持:对象属性的增删,数组的index和length;lazy by default只监听使用到的数据;data computed props代理改成proxy包装,在调用时进行判断,加快的实例初始化 |
对开发人员 | - | renderTriggered事件,允许人们查看触发更新的内容 |
更小
- 通过ES Module import实现按需引入,内置函数如keep-alive,transition;指令运行时如v-model;v-for;工具函数mixin,async component等
更易于维护
- ts代码重构
多端渲染支持
- custom render api
- 引入vue运行时代码 与dom无关,将抛出节点操作,和将虚拟dom渲染到原生
composition api
学习:http://caibaojian.com/vue3-composition-api-2.html
原有的vue2.0存在组件可读性差,mixin和slot复用都有问题,ts支持不好等问题,所以引入了composition api来解决,从options api配置选项,逻辑混乱的写法转向高内聚、低耦合的函数式编程,以setup为入口,通过reactive、ref赋予数据响应化,其中ref保证了基本对象的响应,reactive主要用于处理引用对象的响应,可以通过toRefs方法转化;内部可以使用computed计算属性和watchEffect监听器,onBeforeMount和onMounted等生命周期函数;最终通过return返回想要在模板中使用的内容;setup函数伴随着beforeCreate和created函数的执行,其他的生命周期通过在前面添加on进行引用。
vue3.0升级之处
文档链接: https://www.javascriptc.com/vue3js/guide/migration/transition.html#_2-x-%E8%AF%AD%E6%B3%95
新功能
- 组合式api,即通过setup,进行props data computed watch method 的混合处理并通过方法ref reactive toRefs 实现响应化,改变2.0的分散式处理,通过分文件编写不同模块在对应的vue的setup中统一引入和暴露出来,实现模块开发,非常的清爽。
- 改变组件的位置,通过teleport to="body" 将组件绑定到指定的父元素上,可以挂载多个顺序叠加,可以挂载自定义组件,而不只是通过css定位来修改层级
- 将支持多个根节点,需要指定一个根节点挂载attribute即绑定 v-bind="$attrs"
全局api
- 全局api不再直接挂载到Vue上,如component directive mixin 等指令,统一挂载到app上,从应用层面进行区分这些绑定关系,防止全局的污染,方便测试和开发。
- 全局和内部的api已经被重构为可以tree-shaking 如Vue.nextTick()的内部代码可能变为死代码,现改为使用nextTick()
指令
- v-model 支持绑定多个
- v-for 默认生成key值
- v-if和v-for 优先判断v-if
组件
- 使用defineAsyncComponent注册异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