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难处。这里的千篇一律并不代表幸福的经验可以复制,也不代表幸福在不同的人心中具有相同的含义,这种千篇一律,是幸福的人都有一种心灵的自足,感受到内心的充盈,能从容不迫的生活,其次才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所以强调的重点在于人,而不是外物。
不幸的经历往往很多,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但也正因为这样,经历过不幸的人才更渴求幸福,才更珍惜幸福。所以今天寻找幸福,我们不需要一味地通过忆苦思甜,以形式主义来消解幸福的含义(印象很深的就是《山河入梦》中关于忆苦饭的描写)。
幸福不应该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但人们往往不会感叹当下的某个时刻十分幸福,人们时常快乐,也常用笑声表现出自己的欢愉,但这不等同于幸福,这是幸福的外在表现,幸福的人一定快乐,但快乐的人不一定幸福。
如果说人们通常追求的东西会是什么的话,大多会是世俗定义的成功,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今生今世的存在,能用成功来总结都是值得骄傲的了。
但总有些人追求的不是世俗认为的成功,因为成功意味着的是一件事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有很多付出了众多人心血的功业也许永远也不会有完美的句号,只有很多的逗号作为一个里程碑,记录下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人们已经走了多远。
幸福不会作为一种追求,是因为大家一直以来都体会到的是快乐,被满足,看到的都是生命中的美好。如果我们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我们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认为谁过得更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处于这样那样的情景的人也这样想。
幸福的确是需要对比才会产生的感觉,不过不是和别人比,而是比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是成长,是认知的增加,是视野的开拓,是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有所提升,是在面临人生困境的时候能有乐观的心态,是在有所付出后的有所收获。
幸福不会是随处可见,随处可感的,并不是说那样的幸福不能称得上是幸福,而是泛滥的幸福被认同的同时,如果不能感受到这些幸福的人往往被称作“身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在小学生,初中生的作文里常会被丰富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不真实的模样,在过于平常的事物上生发出来的幸福感不是真正的有感于这些事或物,而是在作文无话可说时的无病呻吟。
诗人是幸福的,但他们见到自然之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想到的是人,是泛指的普遍的人。外物可以引起人的联想思考,但不会是外物本身就具有的属性,如果不能与人发生联系,人又如何能感受到呢?
寻找幸福,难有方法论的指导,只有世界观的启示,不会有固定的正确的范式,但一定伴随心灵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