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两天就来总结,有点臭不要脸。
开始日更已经是4月底了,怕开始得太晚,也怕自己行动力不够,先设立一个flag。
很多写文字的人(比如我)都是叶公好龙,嘴里谈着喜欢,但是真到落笔的时候,头发都揪秃了,也未必能造一点句子出来。
简书的日更活动太友善,100字就可以算更了。100字,那就写起来吧。
但是对于上了年纪开始唠叨的女人,一旦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岂是100字能结束的了?
保证字字血泪,句句真情,百分百原创。
一旦开始了写文字的路,女人天生的窥探欲和第六感,凭着周围人的只言片语就能大概无误地感知人家的故事。
生活,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的故事。伟大的文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管过了多少年,人们还是能从中找到答案。
当成年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生活设的坎,难以跨越的时候,她的内心不止想着如何解决问题。那些迷惘的时刻,内心波澜,会使人产生了一种记录的愿望。
尽管那些经历,他人也要经历。你看那一样流出的眼泪哦,相似之处却各种动人。
而女人天生擅长拿一针线,将这些个体如珍珠一样串联。世界文明的延续,多亏那些故事的讲述者,女性功不可没吧。
有人说,现在写作不吃香了。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大都是先把写作跟金钱挂钩。
靠写作能实现物质自由多好,不吃香的应该是那种凑字数的作文,有文学性的文字还是招人喜欢。
写字的平台太多,写的人多了,输出超过了输入的需求,文字又参差不齐,扰乱了市场。
短视频使得大家吸收信息更快,声光电影的刺激,来的更爽利。那还写不写呢?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日更呢?
大概,文学对人的影响极其深远,文字的本质是表达。绘画,音乐也是。
人的表达不是因为钱,是一种天然的欲望。相反,那些私密的想法,不愿意去和任何东西交换,不愿意展露人前,却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人因为要自己和自己交流,自己向自己交代。
写作就有了标准,写作人对自己有要求。不是随便把自己说的话记下来就可以了。
更多的时候有一种深层次的挖掘,有一种对生活广义的总结,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人作为一种智能的种族,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观察。
文字在语言之后产生,也算是一种进化。文字的产生,必然是因为人类的需求,不管是记录还是传承,都是一种表达。
好像把日更拔的太高了,还是老老实实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