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观”一词大火。什么“毁三观”啊!什么“三观不正”啊!什么“三观不合”!其中“三观不合”又是最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之中,好多情侣夫妻分手的理由都是“三观不合”。
到底什么是“三观不合”?
你爱去电影院看电影,对方觉得那个浪费钱,宁愿在家里下载了看,三观不合;
你觉得孩子要多参加辅导班,对方觉得这样孩子太辛苦,反对!三观不合;
你觉得钱赚多少花多少,对方觉得要节俭,要存钱,三观不合;
你觉得牛排好吃,对方觉得大排档烧烤带劲,三观不合;
总结一下,很多人认为的“三观不合”,大多只是“与我不合”,而我又不想理解和接受对方而已。然而你喜欢的对方不仅不喜欢,还会泼冷水,就是“三观不合”。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日常相处的小事,可是三观的矛盾再小,也禁不住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梳理出来一个情侣分手原因排行榜(多选),排名前三的是:
1,厕所里用完卫生纸也不添(45%)
2,屋里有脏碗,脏杯子也不洗(40%)
3,沐浴露洗发水用完了也不买(35%)
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举动,甚至只是一个脏盘子。
“三观”是什么?为什么会“三观不合”?
三观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这是我们作为这个世界上独特的唯一的方式、最好的证据。这种独特就包含着我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还衍生出金钱观,爱情观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观点、认知、看法,三观组成了每个人身上一道看不见的个人边界,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把自我和他人分隔开来,在《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斯科特·派克把这种个人边界称之为“自我界限”。
这些观念,从小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中、后来在学校和社会中慢慢形成,指导我们的言行,影响我们对自身言行所造成后果的解读,也左右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理解。
我们把与我们观念符合程度高的人接纳来到我们身边,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把与我们观念差异很大的人拒之门外。
每一段婚恋关系都是在一开始,双方彼此对眼的时候,先打开各自的自我界限,甚至出现过于迷恋对方而自我界限某一部分崩溃的现象,在打开的同时也接纳了对方的“自我”,两个人的“自我”暂时的合二为一。
在逐渐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残酷地现实、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让我们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双方都惊讶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想法都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于是两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于是内心的结论就是“三观不合”。
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两个人,绝大部分情侣的三观有相合的部分,也有观点各异的,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
三观不合还能救吗?三观不合,并不是无解,如果对方都不喜欢和泼冷水,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便又是一种相合,只看你是要执念于自己的世界,还是愿意柔软下来,去对方的心中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