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前苏联
大声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 管理 11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面临最大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而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打电话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因为没有人会说“我怎么可能连电话都不会打呢”?
书中列举了几个打电话的场景,非常有意思值得学习:
场景1:
大部分人有事情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拨打,可是你知道接听电话的人确定会接听吗?你能确定对方是在开会还是睡觉呢?最好的办法是备注对方方便接电话的时间。
场景2:大多数人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打,可是你准备好了要说什么吗?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挂完电话后,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又拔打过去。"真不好意思,我刚刚忘记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对方通常在说“没有关系”的同时,默默心里把打电话的人划入“不靠谱的那一类”。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那就是备好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或者便笺薄)。把打电话要说的内容提前记录以来。
场景3:大多数人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打,如果对方没有接电话,只好作罢。可是第二天因为事忙,自己也给忘记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好是电话结束后给对方发信息,简单说明事由。
场景4:大多数人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打,电话接通后,直奔主题,而对方犹豫了一下,“不好意思,请问您是?”因为对方可能没有存储你的号码,或者分辨不出你的声音。所以最好的方法:“我是xxx,” 少说“是我………”,更有人连这两字都不说。
场景5:大多数人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打,全然不考虑沟通的内容里面有重要的需要记录的信息,比如地址,电话,以及工作的参数。最好的办法是,“……您不要记录,我只是先告诉你,随后我会发送邮件或者信息给您备忘……”
相信你应该能够理解,没有人不会打电话,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确实是抓起电话就打而已,而没有思考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说什么?打完后要干什么?……
打电话的例子,只是告诉我们,对于常见的任务制作流程是一个比须养成的习惯,需要多多思考各个流程细节。做事仔细的人,其实不过是他们很早养成了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聪明人常出错的原因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懒得开始,不愿意小
事做起,故而没有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