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这些天,突然就想写点什么。关于自己,关于未来。
媒体,这也许就是我将来不可避免所从事的工作。当然这是按照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来说。如果如一位同学开玩笑般说的,我们这专业毕业出来想干啥干啥,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可惜我是个正常人,思维方式也比较正常。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里面的天才自然错的不是一个档次。读了这个专业就想些关于专业的问题。
新闻传播,对于这个专业说不上喜欢,但绝对不讨厌。选择的时候仅仅是感觉比较新的专业吧,放在了最后一个,结果居然录上了。 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逆天而为从来也不是我的风格,或者说我也没有这样的勇气。专业的课实在是不多,一天平均那么一两节课,大部分时间是自由的。一年下来自觉没学到什么,好老师自然是不缺的,听这些老师讲课确实也是一种享受。可是享受完了之后呢?什么都没有,普通话和新闻学是公认不错的课,然上了一年无所长进想来也是自己的问题吧。是有不少人与一年前大不相同的。一年之内,只学会了晚睡、晚起、长时间玩电脑、宅在宿舍。别的似乎什么也没学到。也许看了几本不错的书,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了不代表就了解了这本书,更不代表领会了其中的内涵。读书不喜欢记笔记,太懒,这可能就是我读书不少而收获不多的缘故吧。我爸常说我,可我从来也没有改变。就像我的字一样,本来写的不好,写字时却还心浮气躁,只想快点写完,写出的字直到了不能看的地步。我爸字写的确是不错,一直让我练字,我时断时续,一无所成。想想都有些气馁,似乎一无所长。专业也学的不是认真。看了《一个》上面有些媒体人写的文章,又想想老师平时所说。还没有步入到这个行业,已经充满了太多纠结。不知道步入了这个行业之后会有什么事情呢?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难处吧,不深入根本无法了解。《看见》是柴静对她的经历的一种阐述,很长时间位居畅销榜前列。可是书中的所说也仅仅是柴静的感受罢了,不是我们的感受。没人能代替自己的感受。只是柴静的感受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她认为值得探究的事情有些人也许感觉并不值得一提,有些人也会迫于种种的压力而不能随心所愿。柴静不过幸运罢了。
世上的黑暗我们不说,他就不存在了吗?这是一位近代报刊史 老师说的。以前听我爸说,我太过于执着于那些社会的阴暗面,没有发现社会有许多的进步。能吃饱饭,能发牢骚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以前还觉得有些道理,现在似乎是让我找到了一个借口。世界的阴暗你不去说,他就不存在吗?这有点类似于王阳明的心学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可惜事实却不是这样,中国多年的儿童教育动画片也没见把中国的下一代教的更有素质和修养。各种编造的美好和故事,各种神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一遇到一点罪恶确是更抵挡不住欲望。社会需要的是真相,最缺的也是真相。新闻让你看到的仅仅是想让你看到的。真相有时候会引起恐慌,导致社会信心的下降。而这些还是因为人们缺少接受真相的准备。如果人们一开始就接受真相,就会变得淡定且从容了。生活在一个编织的美好世界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早晚得面对现实。如何面对现实而不纠结和迷茫也许是我最应该培养的精神了。